研究發現,環氧樹脂與一些特定的納米有機粒子相混合后,會產生協和效應——顯著提高材料的韌性。[14]某些納米粒子與特定固化劑混合后,顯著提高材料的韌性,但不降低熱性能,對初始粘度的沖擊也不大。[15]一般雙酚A環氧樹脂固化后較脆,溫度敏感性較高,力學和熱學性能較低。納米碳管具有獨特的物理性能:密度很小(鋼的1/6)、高強度(拉伸強度50~200GPa[鋼的100倍])、高模量(600 GPa)和優異的柔軟性,是前者的理想增強材料。這并不是有機相與無機相的簡單加和,而是納米碳管和環氧樹脂在納米范圍內結合形成,界面間存在較強或較弱的化學鍵,實現集無機、有機、納米粒子的諸多特異性能于一體的嶄新復合。納米碳管是強催化劑,可降低樹脂的反應溫度。當材料受力、破壞時,其優異的柔軟性可吸收能量,提高樹脂的強度。[27]Araldite™ EP1000AB新型納米增韌環氧膠粘劑(Huntsman公司),含特種分散型有機納米粒子(亞微級),可抑制微裂紋擴大,同時使連續固化的環氧基體耐高溫。選用特種固化劑,不用熱壓罐,低于100℃固化;室溫儲存期>6個月。力學性能優異,使用簡便,可用于粘結、修補葉片等。[16]
2.5新穎的FRP成型工藝
2.5.1微波固化工藝
微波固化具有獨特的“場效應”和快速“體加熱”特性,因而粘結劑固化速度快且均勻、粘結質量高,在快速修復飛機等航空裝備中具有巨大潛力。 [28]FRP葉片、葉片模具的厚度和面積都較大,因此,物料固化過程中熱量散布困難且不均勻,傳統的固化工藝(電加熱原理)無法快速而均勻地把熱量傳遞到物料內部。德國ITC(弗勞恩霍夫化學研究所)利用樹脂可吸收微波的原理,研究成用于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微波固化工藝。研究說明,微波加熱的復合材料物料的粘度較低,使其室溫下變硬速度較慢,纖維更易融入樹脂基體里,工藝修正時間很寬裕。該工藝的效率高、制品質優,廢品、污染物極少,但對固化物件的安放位置要求精準、嚴格。[17]
2.5.2快步工藝(quickstep)[18]
快步工藝(西澳大利亞尼爾·格拉哈姆發明),利用流體(如:水)的熱傳導,通過流體震動,工作壓力1~4磅/英尺2,高壓爐的工作壓力60~200磅/英尺2,屬獨特的充液、平衡壓力、流動塑造工藝。加工時間約1h,可加工層壓板、蜂窩式和泡沫芯夾層結構等制品。制品里的纖維含量很高(>70%),孔隙含量極少,質量和性能優異。
3 修復葉片用環氧樹脂體系
3.1正運行葉片破損自修復環氧樹脂體系
3.1.1概 述
由于風力機的安裝高度很高,人手根本夠不著,而且葉片正處于運轉狀態,若葉片出現破損[注],根本不可能進行修復([注]:風力機葉片在野外長年累月運轉,不僅承受著強大的風載荷,還經受著大氣沖刷、砂石粒子沖擊、強烈的紫外線照射等惡劣環境侵蝕,從而老化、折斷、分離以致破壞。[19])。其唯一根本的解決方案就是:葉片(具體地說葉片殼體表層)材料自身具有自修復功能機制。這里所指的“破損”只限于肉眼不能明顯察覺的裂紋、微孔、表皮瑕疵。該瑕疵雖然微小,若不及時修復,在惡劣環境腐蝕、紫外線照射下,勢必擴大、蔓延以致破壞整個葉片,釀成風力發電嚴重事故。
3.1.2自修復環氧樹脂體系
英國Bristol大學宇航工程系與Hexcel Composites公司,共同研制成葉片自修復技術(模擬修復技術)[注]。葉片材料是CF/環氧樹脂。葉片殼體表層里面鑲嵌著許多粗空心玻纖,空心玻纖里盛著環氧樹脂體系(環氧樹脂、潛伏性固化劑和抗紫外線劑等)。當葉片殼體表面出現肉眼不能明顯察覺的裂紋、微孔、表皮瑕疵時,空心玻纖里盛的環氧體系立即溢出,彌封住裂紋(或微孔),進而蔓延、覆蓋著破損區域。此刻,環氧樹脂與潛伏性固化劑和抗紫外線劑互相摻混,產生固化反應而固化。從而使葉片的結構整體性得以恢復,達到葉片原始強度的80~90%([注]:此外,該技術主要用于修復飛機、宇宙飛船、汽車等)。預計,該技術將在宇宙飛船上會很快推廣應用,未來5年內將商業化。另外,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已進行了類似的研制項目,但選材不同:樹脂是雙環戊二烯,潛伏性固化劑含稀有金屬釕。[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