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已找到了一種新的方式。所以上海電氣的風電跟西門子還沒有走到離婚這一步,實際上這個家庭在經營過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接下來我們還會做一些新的調整,這個婚姻仍然會維系下去,并把西門子全球先進的風電技術、海上風電領先的經驗和國際化的項目管理經驗,與上海電氣本土化的優勢結合起來。我相信合資公司會走得更好,但是一定要避免出現其他外資企業在國內所經歷的這么一個過程,也要避免重蹈過去合資企業的覆轍。
浙江運達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斯建龍: 我們一直在堅守
如果從風力研究所開始算,我們做風電已有將近40年歷史。這么多年,運達在中國不溫不火,我想跟我們的出身相關。運達出身于機械制造行業,不光是沒有一個好爹,連遠房親戚都沒有。2001年運達成立之初的13個人,目前還有10個人在:3個高管,7個中層——這么多年,我們一直都在堅守。從2009年到2012年,由于市場低迷,運達沒能跨上一個臺階。從2012年開始,我們慢慢地在中國裝機排名榜上往前走,到2013年進入到了前十。
運達這些年都在堅持什么?從2012年開始,1.5兆瓦風機的葉片從82米發展到了88米,聯合動力甚至推出了97米,2兆瓦的葉片則從90米發展96米再到目前的115米成為主流———葉片會無休止的長下去嗎?未來的低風速是要進一步提高效率還是進一步把葉片升上去?現在投資方和主機廠都不確定5年之后、質保期之后投資商是否還有如期收益。對主機廠而言,你的機組在10年或者是12年時會不會面臨大部分更換的考驗?我們對市場的反應更加小心、更加謹慎一些。
運達在風電市場應該走一條什么樣的路?經過仔細分析、考量和評估,我們認為,在現在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的市場里,品牌化是惟一一個可以讓企業走得更遠的戰略。運達會持續地堅持技術創新,以品牌經營作為企業未來5年中期的戰略規劃。
通用電氣中國可再生能源事業部總裁李楓: 起了個大早 趕了個晚集
GE在中國的風電發展也算是起了一個大早,趕了一個晚集。早在2005年,我們就開始談論怎樣引進兆瓦機的技術,但這幾年我們走了一些彎路。
其實合資就是“結婚”,你在找你的另一半。很多時候我個人很認同門當戶對,它包含好幾層含義。在談朋友時,可能離得越遠越有吸引力,但合資可不僅僅只是做完合資這個工作,而是怎么樣過日子。它不僅僅是產品的融合,很多時候還是大家的理念、溝通,更多是文化的融合。只有把這些看得更重,大家才能求同存異,更好地走在一起,而路上肯定會有磕磕絆絆,但我們應互相配合工作。
至于我們和哈電的合資不成功,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應更好地往前看。而GE在美國相對比較成功,既有市場因素,也有行業因素。我很高興地看到過去十年中國風能行業的飛速發展,也很看好中國的風能市場。我相信GE也會在中國有一份自己的事業,有一份我們可以做出的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