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
一、現狀
“十一五”期間,我國風電產業發展引人矚目,已成為新能源的領跑者,并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經過科研機構、風電企業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國在風能資源評估、風電機組整機及零部件設計制造、檢測認證、風電場開發及運營、風電場并網等方面都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初步形成了完整的風電產業鏈。在海上風電開發領域,初步解決了海上運輸、安裝和施工等關鍵技術,開始積累海上風電場運營經驗。在人才培養上,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風電專業人才隊伍,風電學科建設也已經起步。
(一) 風電設備產業化情況
在“十一五”科技計劃的引領下,國內科研機構、企業通過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委托設計、與國外聯合設計和自主研發等方式,掌握了1.5MW~3.0MW風電機組的產業化技術。目前,國產1.5MW~2.0MW風電機組是國內市場的主流機型,并有少量出口;2.5MW和3.0MW風電機組已有小批量應用;3.6MW、5.0MW風電機組已有樣機;6.0MW等更大容量的風電機組正在研制。國內葉片、齒輪箱、發電機等部件的制造能力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滿足主流機型的配套需求,并開始出口;軸承、變流器和控制系統的研發也取得重大進步,開始供應國內市場。
截至2010年底,我國具備兆瓦級風電機組批量生產能力的企業超過20家。2010年新增裝機容量前五名的風電整機制造企業當年市場份額占全國的70%以上。我國有四家企業2010年新增裝機容量進入全球前十名。
(二) 風電場建設及資源開發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實施,促進了國內風電開發快速增長。2010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1890萬千瓦,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0年底,我國具備大型風電場建設能力的開發商超過20家,共已建成風電場800多個,風電總裝機容量(除臺灣省未統計外)4470萬千瓦,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
“十一五”期間,我國已啟動海上風電開發,首個海上項目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安裝34臺國產3.0MW風電機組,并于2010年6月全部實現并網發電;2010年9月,國家能源局組織完成了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項目總容量100萬千瓦,位于江蘇近海和潮間帶地區。
(三) 風電科學技術及公共服務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