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加強目標監測考核
加強風電產業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完善產業健康發展、企業社會責任、地方落實目標、政策實施效果等風電產業監測評估指標,逐步建立風電規劃實施監測考核評價機制,保證風電規劃目標順利實現。配合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的實施,建立風電發展考核及評價體系,對各地區、各企業的風電開發利用進行評價。
五、投資估算和環境社會影晌分析
(一)投資估算
“十二五”時期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約7000 萬千瓦,按平均每千瓦工程造價7500 元測算,總投資需求約5300 億元。
(二)環境社會影響分析
風電發電過程不產生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等污染物。風電開發對建設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施工開挖、交通運輸等對植被、地貌的影響。運行期風電機組產生的噪聲、電磁輻射可能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 此外,風電機組旋轉的葉輪可能影響鳥類的棲息,如靠近風景區對景觀有一定的影響。風電場需要土地面積較大,但除了依附土地的塔基和建筑物占地,其余土地的原有用途基本不受影響。
在項目實施中,可以通過科學規劃場址、加強施工管理、按照環保要求強化環境保護措施等方式,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通過對風電機組位置的合理布置,保持風電機組基礎、道路之外土地的既有用途。
風電作為可規?;_發的清潔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可節約和替代大量化石能源,顯著減少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改善能源結構。 按2015年發電量測算,年節能約6000 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 億噸,減少硫化物排放150萬噸,節約用水約5 億立方米,環境和社會效益顯著。我國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北、東北和華北地區,通過大規模開發這些地區的風能資源,可以顯著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加快落后地區脫貧致富,促進地區間經濟社會均衡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