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查資料 >發展規劃 > 溫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溫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2016-12-20 來源: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瀏覽數:968

《溫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已經市人民政府第7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
  
  溫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溫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已經市人民政府第7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11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溫州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建設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東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標桿城市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建設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進一步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的重要時期。為指導我市“十三五”期間能源發展,根據全省能源發展總體部署和《溫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特編制本規劃。本規劃基準年限為2015年,規劃年限為2016-2020年。
  
  一、發展基礎
  
  (一)發展現狀。
  
  1.能源消費增速有所趨緩。“十二五”期間,隨著溫州市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能源消費增速有所放緩。2015年,全市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預計1770萬噸標準煤左右,“十二五”年均增速1.9%,較“十一五”下降4.1個百分點。其中煤炭及制品消費預計1250萬噸,石油及制品消費預計385萬噸,天然氣消費預計1.43億立方米,水電、風電及凈調入電量預計63億千瓦時。2015年,全市全社會用電量344億千瓦時,“十二五”年均增速2.7%,較“十一五”下降7.6個百分點。
  
  2.能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十二五”期間,溫州市大力推進能源建設,能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相繼投運華潤蒼南電廠、浙能溫州電廠“上大壓小”等一批重大電源項目,2015年底,全市電力總裝機達到877萬千瓦左右。“十二五”期間,110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新增1251萬千伏安左右,輸電線路新增長度1276公里左右。全面推進甬臺溫、金麗溫省級天然氣長輸管線和東海麗水36-1氣田上岸工程建設,2015年管輸天然氣供氣量達到1億立方米以上。
  
  3.清潔能源實現快速發展。“十二五”期間,隨著溫州燃機“油改氣”項目投產和非水可再生能源發展,2015年溫州全市清潔能源裝機突破153萬千瓦,較2010年增長57%,其中非水可再生能源裝機27.2萬千瓦,較2010年增長1.5倍。光伏發電實現零突破,裝機達到7萬千瓦。風電裝機達到6.3萬千瓦。
  
  4.能源節能減排成效顯著。“十二五”期間,全市節能減排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超額完成國家及浙江省要求,單位GDP能耗水平位于全省前列。2015年,全市單位GDP能耗0.4噸標準煤/萬元,按可比價計算,較2010年下降22%;單位GDP電耗777千瓦時/萬元,按可比價計算,較2010年下降18%;綜合線損率4.8%,較2010年下降28%;供電煤耗297克標準煤/千瓦時,較2010年下降19%。積極推進化石能源清潔化利用,組織實施大型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共完成286萬千瓦;開展高污染燃料“五爐”淘汰工作,淘汰及改造高污染燃料“五爐”2207臺,“十二五”期間減少分散用煤70萬噸左右。
  
  5.能源科技裝備穩步發展。“十二五”期間,溫州市加快推動能源科技裝備發展,裝備制造業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光伏電池片與組件、風電整機及配件、節能照明、輸變電及儀器儀表、新能源汽車配件、核電關聯裝備和輸油(氣)管線等領域相關產業大量涌現。
1.webp
  
  (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當前世界能源發展處于重大變革期,新一輪能源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在新能源技術、信息技術和全球碳減排壓力的共同推動下,能源發展已進入能源市場寬松化、能源結構綠色化、能源系統智慧化的新時代,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成為驅動能源發展的新引擎。“十三五”時期,溫州市能源發展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孕育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將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從面臨的機遇看,能源供需形勢從緊缺轉向寬松,為溫州市能源發展從擴張保供轉到提質增效,統籌供應側、消費側和儲能協調發展,統籌集中式和分布式發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機遇;浙江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為溫州市能源發展從粗放發展轉向綠色低碳,加快推進油氣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打造全國新能源示范城市提供了重要機遇;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特別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能源裝備”和“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積極推進多種技術廣泛滲透融合的能源技術革命,為溫州市能源發展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加快轉型升級,實現能源智慧互聯提供了重要機遇;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為溫州市開啟光伏、風電、電動汽車等清潔能源技術、裝備、工程施工和應用等走出去的新通道提供了重要機遇;國家深化電力體制和油氣體制改革,為能源發展從封閉壟斷轉向開放競爭提供了重要機遇。
  
  從面臨的挑戰看,能源供求格局發生轉變,火電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不斷下降;煤炭仍占一次能源比重較高,清潔能源發展緩慢,特別是對發展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項目存在疑慮,能源結構優化任務艱巨;土地等資源要素約束趨緊,能源總量和強度“雙控”任務艱巨,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等政策對電力、工業等行業用煤提出了更高要求,能源發展面臨環境承載力不足的重大挑戰;能源行業短板仍然存在,部分地區調峰電源、天然氣城鄉管網和配套應急調峰設施建設滯后;電網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難以滿足新能源、分布式電源及電動汽車等多元化電源、負荷發展需求;制約能源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能源領域計劃和壟斷體制尚未實質性突破,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正待起步,油氣體制改革尚未破題;能源管理體制尚不能較好適應能源發展新形勢,職能交叉、關系不順、多頭管理的情況依然存在,基層能源管理力量十分薄弱。
  
  溫州市能源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常態、新機遇、新要求,必須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基本遵循,牢牢把握機遇,勇于迎難而上,開創全市能源發展的新局面。
  
  (三)需求預測。
  
  1.預測依據。根據《溫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十三五”時期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速為7%以上,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5%,常住人口規模為912萬人等指標,采用能源分品種消費預測法、彈性系數法等多種方法進行能源消費預測。采用產值單耗法、彈性系數法、人均用電量法、時間序列法、負荷利用小時數法等多種方法對電力電量進行測算。
  
  2.預測結果。到2020年,溫州市能源需求量在低、中、高方案下分別為1954、2007、2052萬噸標準煤,“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2.0%、2.5%、3.0%,規劃推薦中方案。2020年,煤炭及制品需求量1360萬噸左右,其中,受2015年底浙能溫州電廠“上大壓小”項目投產影響,省統調煤電煤炭消費增加至1160萬噸左右,地方熱電及其他分散煤炭消費200萬噸左右,地方熱電及其他分散煤炭消費年均下降1.9%左右;石油及制品需求量395萬噸左右,年均增長0.5%左右;天然氣需求量5.7億立方米左右,年均增長31.9%左右。溫州市最高負荷在低、中、高方案下分別為855、920、995萬千瓦,“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4.0%、5.5%、7.0%;全社會用電量在低、中、高方案下分別為390、420、450億千瓦時,“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2.5%、4.0%、5.5%,規劃推薦中方案。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全面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發展戰略思想,緊緊圍繞浙江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以建設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為總體目標,以能源結構優化為主線,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著力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能源系統利用效率,著力培育能源生產消費新模式新業態、著力促進能源科技裝備轉型升級,著力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多元的現代能源體系,為我市建設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東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標桿城市提供強有力的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則。
  
  立足科技,創新發展。順應能源生產消費革命新形勢,把創新貫穿能源發展全過程和全領域,推進科技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重點在“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能源科技裝備發展、能源市場化改革、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等領域加快創新突破,激發創新創造的活力和動力。
  
  統籌優化,協調發展。牢牢把握能源發展方向,促進能源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保護良性互動。圍繞能源系統優化,促進能源布局優化、能源供需相互協調、各級電網相互協調。
  
  清潔低碳,綠色發展。強化節能優先戰略,堅持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與高效清潔利用化石能源并舉,重點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等清潔能源,不斷提高清潔、低碳能源比重。
  
  多元合作,開放發展。順應能源發展全球化趨勢,鼓勵溫州能源投資、技術、裝備、運營等企業更加主動融入國家全方位對外開放總布局,堅持更高水平引進來和更大步伐走出去并重、引資和引技引智并舉,在擴大開放中增創發展新優勢、拓展發展新空間。
  
  惠民優先,共享發展。堅持把共享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推進能源扶貧,加快實施光伏扶貧、配電網建設改造、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等能源惠民工程。推進優良服務共享,實現城鄉能源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發展目標。
  
  推進“一個目標、三個基地、四張網”建設。全面建設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打造三澳核電基地、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基地、浙南能源綜合儲運基地三大基地,不斷完善電網、氣網、油網、熱網四張網,基本形成能源保障能力較強,能源清潔化水平較高,能源裝備產業穩步發展,能源利用效率和節能減排全省領先,能源體制機制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的能源發展新局面。
  
  能源消費總量。全市能源需求總量控制在2007萬噸標準煤左右,“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長2.5%左右(其中受2015年底投產的浙能溫州電廠“上大壓小”項目用煤增量影響,年均增速提高1.1個百分點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1360萬噸左右,其中地方熱電及其他分散煤炭消費控制在200萬噸左右。全社會用電量420億千瓦時左右,“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長4%左右。
  
  能源消費結構。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含區外調入非化石能源電量)提高到13.5%左右,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比重提高到6.6%左右,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3.8%左右。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50.2%左右;散煤利用得到有效控制,煤炭消費集中用于發電和供熱,發電和供熱用煤占煤炭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90%以上。
  
  能源供應保障。到2020年,全市境內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012萬千瓦左右,其中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228萬千瓦左右;全市110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達到5131萬千伏安左右,線路長度6594公里左右;建成天然氣長輸管道391公里,管道年供氣量達到5.7億立方米,實現天然氣“縣縣通”。建成甬臺溫成品油長輸管道118公里,年供油量210萬噸。
  
  能源系統效率。到2020年,全市單位GDP能耗目標下降指標完成省下達要求,位于全省領先水平;火電平均供電煤耗下降到295克/千瓦時以下;電網線損率下降到4.3%左右。
  
  能源民生保障。實現城鄉基本用電和用能服務均等化,到2020年,全市居民生活用電接近1300千瓦時/人,城鎮配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957%以上,城市居民管道燃氣入戶率達100%;加快推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充換電站52座,充電樁1.5萬個。
2.webp
  
  三、主要任務
  
  (一)推進創新發展,轉換能源發展動力。
  
  1.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十三五”期間,依托三澳核電、蒼南海上風電等一批能源重大工程,重點推進核電關聯裝備、高效能光伏發電、風電、新一代生物燃料、智能電網、儲能等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帶動高端裝備和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等關聯產業發展。著力打造樂清新能源和電力配套產業、瑞安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溫州經濟開發區核電和石化配套產業等特色鮮明、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明顯、創新能力較強的能源領域特色產業。培育正泰、華儀等5個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內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能源裝備企業集團。以電力裝備產業為突破口,探索互聯網+智慧能源城市試點,推進智慧能源管理平臺、新能源運維智慧管理平臺、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智慧管理平臺等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工程。
  
  2.切實推進體制創新。落實電力體制改革措施。按照省級電力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總體安排部署,制定切實可行的市級電力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重點推進放開發用電計劃,優先保障民生購電和清潔能源發電。推進放開售電業務和增量配電投資業務,開展售電側專項改革試點。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按照省里統一部署推動油氣管道網運分開,促進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推動完善油氣價格機制,促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
  
  3.加快推進管理創新。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積極推進能源項目核準(備案)、并網、建設、驗收全過程管理,完善事中事后監管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研究建立項目決策后評估機制和項目“異常目錄”和企業“黑名單”制度等。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式,探索建立能源信息管理制度,做好能源行業數據統計和發布工作,利用門戶網站等多種渠道和方式發布全市能源信息和數據。
  
  4.全面推進模式創新。一是創新投融資模式,支持民間資本以獨資、控股或參股形式參與能源項目建設。對可再生能源、微電網、配電網、充電基礎設施、天然氣管網等能源項目,鼓勵金融機構創新融資服務和產品,實行優惠貸款利率,鼓勵通過綠色債券、PPP等多種形式實現能源領域項目低成本融資。二是創新商業模式,引導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等通過開展營銷電商化、交易金融化、投資市場化、融資網絡化等方式創新商業模式。三是創新應用模式。依托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推進蒼南、文成、泰順等清潔能源示范縣創建工作,在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浙南科技城、甌北城市新區等地探索建立一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新能源微電網等示范工程。
  
  (二)推進協調發展,提升能源系統效率。
  
  1.合理優化空間布局。統籌能源資源、能源消費市場、生態環境、交通運輸等外部條件,堅持系統優化,加快能源集聚、高效發展,著力建設“三個基地、四張網”的新能源示范城市。加快推進三澳核電基地和以東部沿海、海上風電、光伏小康等為重點的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基地及輻射海西地區的LNG、油品浙南能源綜合儲運基地建設,打造安全、高效、智慧的電網、氣網、油網、熱網。在縣域布局中,蒼南、泰順、永嘉、文成、平陽等地因地制宜發展清潔能源;樂清、瑞安著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洞頭區域重點布局油氣類項目;全市園區(開發區)發展分布式光伏、集中供熱項目與能源相關產業。
  
  2.能源供需協調發展。從傳統以供給側為主導轉向供給側和需求側高度融合,倡導能源節約消費,構筑協調發展的能源供給和消費體系,努力實現能源高效化。一是能源供應高效化。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提高天然氣利用效率。優化電廠調度,促進高效清潔機組多發電。二是強化工業節能。提高重點用能單位的能效管理,繼續推進余熱余壓、蓄冷蓄熱、電機節電等節能工程。三是推進建筑節能。嚴格落實浙江省關于建筑節能相關要求,擴大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應用。四是發展集中供熱。強化熱電聯產規劃管理,禁止規劃新增企業自備燃煤熱源點,集中供熱區域內所有分散燃煤鍋爐應全部淘汰關停。實施溫州電廠、樂清電廠和蒼南電廠等大電廠就近供熱項目,建設瑞安經濟開發區熱電聯產、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熱電聯產二期擴建等項目。
  
  3.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十三五”時期,是電網主網架的定型期,也是配電網發展的黃金期。一是建設堅強500千伏主干網。建成蒼南輸變電工程,擴建天柱變主變,合計新增變電容量200萬千伏安,新增線路長度1公里左右。二是建設過渡順暢的220千伏主網。建設大安、龍東、芙蓉等輸變電工程,合計新建220千伏變電站12座、擴建1座,整體改造3座,合計新增變電容量573萬千伏安,新增線路長度640公里左右。三是構建城鄉統籌的現代配電網。新增110千伏變電容量595萬千伏安左右,線路長度895公里左右;新增35千伏變電容量10.4萬千伏安左右,線路長度138公里左右;新增10千伏及以下配變容量271萬千伏安左右,線路長度10807公里左右。
  
  (三)推進綠色發展,加快清潔低碳進程。
  
  1.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一是積極發展水電。加快推進泰順交溪流域水電、泰順抽水蓄能電站等重點水電項目建設和前期工作,“十三五”期間增效擴容改造項目35個,新增裝機容量1.75萬千瓦。二是安全發展核電。全力保障三澳核電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推進,力爭2018年底主體工程開工,2023年投產運行。三是大力發展太陽能。積極推進園區(開發區)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實施百萬家庭屋頂光伏計劃和光伏小康工程,因地制宜建設互補型地面光伏發電項目。大力推廣太陽能熱水器和集中供熱水系統。“十三五”期間,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70萬千瓦左右。四是穩步發展風電。加快推進蒼南海上風電項目、瑞安海上風電項目的前期和建設,穩步推進蒼南羅家山等一批沿海風電建設。“十三五”期間,新增風電裝機容量30萬千瓦左右。五是積極開發生物質能。建設生物質發電項目,開展沼氣及生物柴油等綜合利用項目。“十三五”期間,新增生物質發電裝機7萬千瓦左右,建成鹿城臨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工程、龍灣永強垃圾焚燒發電擴建工程、蒼南云巖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擴容提升工程、瑞安生活垃圾焚燒廠擴建工程等。六是因地制宜探索開發海洋能、潮汐能、地熱能等各種可再生能源。
  
  2.提高天然氣利用水平。一是拓寬天然氣資源渠道。支持麗水36-1海上氣田周邊區塊勘探開發。二是加大天然氣基礎建設推進力度。加快推進甬臺溫蒼南支線、玉環-樂清支線、文成-泰順支線、浙閩聯絡線等管網建設和前期工作。加快城市管網設施、應急氣源站、儲氣調峰設施、加氣(母)站等天然氣配套工程建設,擴大天然氣管網覆蓋率。到“十三五”末期,實現天然氣“縣縣通”,建成中石化溫州液化天然氣(LNG)項目一期工程,新建區域性LNG二級中轉儲備項目。三是擴大天然氣利用替代。促進天然氣“入戶擴面”,加大推進車船“油改氣”,大力引導工業用戶實施“煤改氣”,鼓勵發展天然氣冷電熱三聯供,合理發展非管輸天然氣。
  
  3.完善油品儲運設施建設。依托甬臺溫成品油管道項目,力爭到2020年成品油管輸比例達到50%以上。建成中石化溫州靈昆油庫及配套工程、中石油溫州燃料罐區擴容及附屬配套設施工程和瑞安濱海油庫等項目,開展樂清灣石油儲備及配套工程和溫州儲油基地等項目的前期工作,新增成品油油庫50萬立方米左右。鼓勵地方企業參與建設成品油商業儲備和戰略儲備設施。按照省里統一部署,推廣清潔油品,開展浙VI標準清潔汽油應用試點,在溫州市公交等領域開展生物柴油應用試點。
  
  4.切實加強煤炭清潔利用。一是實施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十三五”期間,華潤蒼南電廠等統調燃煤電廠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節能改造。新建燃煤熱電聯產項目全部實現超低排放。二是全面推進城市建成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建設和非禁燃區分散燃煤鍋(窯)爐淘汰、改造工作,大幅削減散煤利用。到2017年底,除集中供熱鍋爐外,縣以上建成區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全面淘汰“五爐”,建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區。非禁燃區基本淘汰1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窯)爐。
  
  5.推廣實施電能替代。推進溫州港船舶岸電工程建設,建立港口船舶智能用電服務平臺,實現船舶與電網雙向互動;在城市供暖、工商業等領域推廣大型以電代煤(氣)項目,開展電采暖替代燃煤鍋爐的示范工程;在城鎮、鄉村、城中村等散煤消耗區域,鼓勵“煤改電”工程,在住宅建筑中鼓勵采用電采暖類供熱設備,結合用電需求做好已有配電網的增容改造。
  
  (四)推進開放發展,加強能源交流合作。
  
  1.優化全方位多元化開放格局。發揮海內外溫州人優勢,全面推動能源領域資金、產業、產品、技術、管理、人才等國內國際交流合作,形成全方位、全要素、寬領域的開放新格局。一是務實推進和參與“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積極拓展海外油氣合作,穩妥推進天然氣LNG和油品進口。二是積極推進省際合作。加強與福建省在核電、水電等電源、電網和油氣管網等能源項目前期和建設的戰略合作。加強省際電力、油品、天然氣等能源資源貿易合作。三是繼續加強與中央大型能源企業的戰略合作,推進與中核、中廣核、國電投在核電及海島核電領域的合作,推進與各大能源集團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售電側改革等領域的合作。
  
  2.提升“引進來”的質量和“走出去”的水平。堅持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加快引進和消化吸收可再生能源裝備和工程技術、分布式能源、電動汽車、節能環保、智能電網等先進技術。加快推進國際產能和能源裝備制造合作,鼓勵正泰等有實力的能源投資、技術、裝備、運營企業開展境外光伏發電、智能電網等能源基礎設施投資和能源資源合作開發,大力發展對外承包工程,帶動成套設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
  
  (五)推進共享發展,實施能源民生工程。
  
  1.全面實施光伏小康工程。按照省里統一部署,全面實施百萬家庭屋頂光伏工程和光伏小康工程,在永嘉、文成、平陽、泰順、蒼南等地的低收入農戶和省級結對幫扶扶貧重點村建設農光、林光、漁光互補型集中式扶貧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增加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貧困戶家庭收入,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建立政府補助、社會幫扶、金融支持、用戶出資等多種途徑相結合的資金籌措機制。鼓勵其他縣(市、區)自主實施光伏扶貧。“十三五”期間,建成光伏小康工程14萬千瓦左右。
  
  2.加快實施配電網改造升級。加快城鎮配電網建設改造,有序推進新型城鎮、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和優質高效的供電服務。到2020年,完成配電網投資89億元左右,全面提高配電網供電質量和智能化水平,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實施小城鎮、中心村農網改造升級,到2017年中心村全部完成農網改造。全面解決鄉村及山區、海島偏遠地區電網薄弱問題,戶均配變容量不低于2.5千伏安,實現農村穩定可靠供電服務,有效保障民生。到2020年,中心城市地區供電可靠率達到99.989%,用戶年均停電時間不超過0.9小時;城鎮地區供電可靠率達到99.957%,用戶年均停電時間不超過3.8小時;鄉村地區供電可靠率達到99.925%,用戶年均停電時間不超過6.6小時。
  
  3.全力推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按照“樁站先行”的原則,基本形成網絡化、智能化、標準化的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城際互聯網絡,建成電動汽車互動化服務平臺。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發展充電設施分享經濟。推動公共交通更新升級,將排放舊標準的公共車輛更新為清潔排放公交工具。“十三五”期間,新建充換電站52座,充電樁1.5萬個。其中,專用充換電站不少于30座、公用充換電站不少于22座、自用充電樁不少于1.4萬個、公用充電樁不少于1000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規劃引領。加強能源規劃引導約束作用,將市級能源規劃各項發展目標逐級分解,明確工作責任,落實工作舉措。將重要指標分解為年度目標任務通過監督考核確保完成,促進規劃順利實施。建立能源規劃與項目一體化管理機制,將能源發展規劃作為能源項目核準(備案)和建設的基本依據。加強能源規劃動態管理,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和中期評估,按規定程序適時進行中期調整。加強能源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及其他有關規劃的銜接。
  
  (二)加強政策支持。全面落實國家、省級各項支持能源發展的相關政策,從財稅、投融資、土地、價格等方面制定實施促進溫州市能源加快發展的扶持政策。積極申報中央和省級預算內和專項建設基金,探索建立市級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發展基金。利用溫州民營資本優勢,支持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在能源領域推廣應用,推動民營資本參與到電網升級改造、新能源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充電站、加氣站等的用地政策支持力度,適當增加能源發展用地。
  
  (三)加強項目推進。加強能源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和政策協調,探索建立能源項目庫,實施有效儲備、滾動開發。著力推進一批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對產業發展拉動提升明顯的重大能源項目,合理布局可再生能源項目,加快油氣管網及配套設施、電網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試點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新能源微電網等創新型項目的建設。加快建設各類服務性公共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檢驗檢測、金融保險、信息咨詢、資質認證、人才培訓等服務,支持能源重大項目實施。“十三五”期間,全市建成和開工項目90項,計劃投資757億元左右,其中建成類項目79項,投資433億元左右,開工類項目11項,投資324億元左右。
  
  (四)加強安全保障。牢固樹立能源安全意識,切實落實能源安全責任,建立完善能源安全預警和問責機制,確保能源安全。加大對能源安全保障的資金支持力度,強化能源安全常態管理,進一步完善能源供應應急處理指揮體系和保障體系,加強石油、天然氣管線等能源通道的安全保護工作。
  
  附件:1.溫州市“十三五”重大能源項目表
  
  2.溫州市“十三五”大型電力能源項目布局圖
  
  3.溫州市“十三五”新增可再生能源項目布局圖
  
  4.溫州市“十三五”天然氣和油品設施布局圖
3.webp
4.webp
5.webp
6.webp
7.webp.
8.webp
9.webp
10.webp
  
  三、油氣項目(略)
  
  四、創新性示范和民生項目(略)
11.webp
12.webp
  
  附件4
  
  溫州市“十三五”天然氣和油品設施布局圖(略)

標簽:

十三五 能源
閱讀上文 >> 11月電力運行簡況:風力發電量同比大幅增長
閱讀下文 >> 《甘肅省創建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實施方案》全文發布:到2020年甘肅風電裝機25GW,光伏裝機9.9GW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demannewmaterials.com/data/show.php?itemid=30075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查資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观看网址| 美女激情视频网站|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m|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片| 两性高清性色生活片性高清←片| 看黄色免费网站| 欧美zozozo人禽交免费大片|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视频亚洲色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五月综合色婷婷| 绿巨人黑科技地址入口| 在逃生游戏里挨c海棠小说| 十大最污软件下载|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最近的2019中文字幕hd| 国产99er66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 国产老买老妇bbb| 亚洲性久久久影院| 青娱乐在线免费视频| 好吊妞最新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在线黄色网址|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ts最新人妖在线|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中字| 免费高清欧美一区二区视频| freehd麻豆| 明星换脸高清一区二区| 免费视频中文字幕| 女人隐私秘视频黄www免费| 欧美人与性禽xxxx| 噜噜噜噜天天狠狠| youjizz大全| 本子库里番acg全彩无遮挡| 内射老妇BBWX0C0CK| 色综合综合色综合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