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根據Wind提供的數據,在2014年第三季度中,共有150家,曾合計持有3.49億股的基金從金風科技主力名單中消失,新出現在主力名單中的基金僅有3家,合計持有15萬股,說明風電復蘇要受到機構投資者的認可還需要一個過程。
隨著新一輪財報的發布,風電企業基本面回暖已是事實。在A股上市公司中, 8家主要的風電類上市公司2012年凈利潤均同比下滑,其中湘電股份和*ST銳電的凈利潤首次出現虧損;而2013年,上述8家公司除*ST銳電虧損擴大外,其余7家公司的凈利潤均同比增長;在已發布2014年三季度業績預期的企業中,華儀電氣、金風科技、吉鑫科技的凈利潤增幅預期分別達到600%、550%、450%,風電企業的經營情況正在逐年好轉。
電價下調
風電興衰看政策。
從過往的經歷來看,每當風電行業發展旺盛之時,國家就會收回扶持政策,而當風電行業遇冷,國家又會放開扶持政策。隨著風電行業復蘇態勢逐步確立,發改委下調風電標桿電價的草案有如一道沖擊波,再次震動了風電產業鏈。
9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召開“陸上風電價格座談會”,通報調價設想方案。據悉,發改委擬將風電四類資源區標桿電價從目前的每千瓦時0.51元、0.54元、0.58元、0.61元調整為每千瓦時0.47元、0.5元、0.54元、0.59元,調整方案適用于2015年6月30日之后投產的風電項目。
這意味著,只要風電項目在2015年6月30日之前投產完畢,之后發電的上網價格仍然能夠保持價格下調前的高水平,但這一期限之后投產的機組,收入相比以往將降低不少。
一般的風電企業主要生產風機賣給各大電力集團。風電標桿電價的下調無疑會對電力集團的利潤產生直接沖擊,從而影響整個風電產業鏈。據統計,每千瓦時下調2分錢,下游電力集團幾乎就要損失4%左右的利潤,這顯然并非小數目。
令政策制定者尷尬的是,長期來看能夠抑制風電行業盲目發展的一項政策在短期內卻促成了風電行業的裝機熱潮。
在上周舉辦的2014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調價成為前來洽談買賣的風電商口中出現最多的詞。“現在所有企業都想趕在2015年6月30日之前增加裝機量,直接導致風機等產品銷量大增,我們上個月就賣給了華電17臺機組。”京城新能源一名工作人員向新金融記者透露。
但火熱的場面背后,是2015年6月30日之后,風電行業可能面臨的銷售危機。畢竟風電行業剛剛步入復蘇通道,棄風限電、并網難等問題仍然存在,若此時下調風電上網電價有可能把這一行業再次推向蕭條。
風能的發電成本大概是0.6元/每千瓦時,比火電貴出約一倍,但隨著技術改進,風能發電的成本有望在2019年和火電持平。
從國家電網的角度考慮,火電的成本更低,采用也更方便,但近期華北地區再次出現了重度霧霾,從這個角度考慮,下調風電電價將降低風電的使用率,或會導致能源產業開“倒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