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20號臺風“卡努”(強熱帶風暴級)的中心已于16日03時25分前后在廣東徐聞沿海登陸,采用明陽抗臺風機組的徐聞東方紅、華海、福萊、勇士、石板嶺、曲界、鳳山和洋前8個風電場遭受正面襲擊,近200臺明陽風機均可靠穩定運行,并在臺風期間為風電場創造了可觀的發電收益。憑借卓越的抗臺風控制策略,明陽充分利用了臺風的風速優勢,給客戶帶來額外的經濟收益。
從“威爾遜”、“杜鵑”到“天鴿”、“帕卡”,明陽抗臺風系列機組成功接受了一次又一次臺風的襲擊考驗,不僅彰顯了中國風機的自主研發水平與質量優勢,更為明陽加快中國沿海風電開發積累了抗臺風技術經驗,為獲取海上風電訂單樹立了良好口碑和品牌效應。
作為面朝大海的抗臺專家,明陽的“抗臺基因”是怎樣煉成的?明陽在海邊長大,早在2006年就開始研制抗臺風風機,目前已經有近2000臺風機運行在臺風地區,每年都會經歷多場臺風、最長歷時10年的運行考驗,最大臺風等級已達18級以上,在超過70米/秒的極限風速考驗下均安全可靠、穩定運行。不久前,明陽MySE系列3MW風機剛剛在珠海桂山歷經了“天鴿”、“帕卡”等連續超強臺風的正面襲擊,在68.5米/秒的極限風速考驗下依然可靠穩定運行。
基于大數據云平臺,明陽收集了大量的臺風數據,前后捕捉近100個完整臺風的數據,分析每個臺風的風速、風向、湍流強度、風切變、陣風系數、風機運行數據,風機振動數據等,同時結合Holland理論模型,進行驗證分析,捕捉臺風的真實特性,并在風機研發設計階段,緊密結合臺風數據分析結果,以確保機組在臺風期間的可靠性和運行性能。
同時,明陽與德國、丹麥和中國等氣象機構進行長期多方位合作,形成了強大的大型海上風機的抗臺風技術、產品研發和技術能力以及大數據云平臺支撐體系,在一系列風機抗臺的印證基礎上,積累了抗臺風且利用臺風提升發電量的豐富經驗。在此基礎上,明陽不斷完善風機的抗臺風設計,使得明陽風機在“基因”中就植入了抗臺特性和技術優勢。
明陽優異的抗臺風型風機,特別是海上抗臺風型風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將有力助推廣東海上風電大的開發建設,進一步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明陽定將不辱使命,引領打造世界級千億海上風電產業集群,搶占全球高端裝備制造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