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綿不絕的光伏板下,新鮮優質的牧草已初見新綠,牛羊成群漫步在光伏板區。
7月5日,中國海油首個陸地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甘南合作市“牧光互補”40兆瓦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成功并網發電,正式從草原深處向甘南電網輸送清潔電力。
光伏場區航拍。
這標志著中國海油在集中式光伏業務領域的首次突破。據悉,該項目位于甘肅省甘南州合作市的高原山地村落,占地面積約93萬平方米,海拔高度超3000米,總裝機容量為40兆瓦,配套建有6兆瓦/12兆瓦時儲能設施,與同等規模的火電項目相比,年發電量近6000萬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2萬噸。
與傳統光伏項目不同,甘南合作“牧光互補”項目充分拓展“光伏+”利用場景,采用“光伏+牧草種植+綠色養殖”結合的智能化并網發電方式,積極建立聯農、帶農、富農機制,最大化實現土地的立體化增值利用。
高溫中在光伏陣列下乘涼的羊群。
該項目執行負責人齊磊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我們的光伏場區采用2.1米的高支架設計和開放式方案,上層光伏板采用雙玻雙面組件,能夠充分利用高原地區降雪月份地表反射率高、組件最低點離地距離大的優勢條件,實現上層空間高水平發電的同時,下層空間用于放牧,其一定程度的光照遮蔽還有利于牧草生長和水土保持,實現了綠色能源與畜牧養殖的有效結合。”
合作市地處青藏高原北麓,以畜牧業、文化旅游業為主要支柱產業,是中國海油鄉村振興的定點幫扶對象之一。中國海油致力發揮央企鄉村振興“領頭羊”作用,積極承擔各項幫扶任務,用心用情謀劃產業幫扶項目,不斷探索對口幫扶新模式。
蜿蜒起伏的發“光”山脈。
在中海油新能源分公司工程建設中心副總經理張傳濤看來,甘南合作“牧光互補”項目是中國海油推動新能源產業與當地鄉村振興戰略協同推進的首次嘗試。“這將拓寬當地農牧民的增收渠道,在促進當地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同時,長期有效助力鄉村振興事業。”
近年來,中國海油科學有序、積極穩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加快推進新能源新產業發展。
中國海油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周心懷表示:“中國海油一直積極探索發展新能源新產業,‘牧光互補’項目依托當地資源優勢推進‘新能源+鄉村特色產業+N’產業融合模式,在助力公司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同時,將有效帶動業務所在地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