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為什么低學歷的人創業反而更容易成功?
2015-11-24
來源:猶太人經商之道
瀏覽數:693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高學歷并不能涵蓋所有優勢,并且高學歷也耗費了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最重要的一點是,低學歷的人離市場更近,而高學歷可能并沒有帶給你市場需要你懂得的知識和技能。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高學歷并不能涵蓋所有優勢,并且高學歷也耗費了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最重要的一點是,低學歷的人離市場更近,而高學歷可能并沒有帶給你市場需要你懂得的知識和技能。
“市場險惡,從來富貴險中求。低學歷的人多年在市場中拼殺的經驗遠比書本上的教條更生動。別人從書本上學知識,他們在社會上用血的教訓長本事。現實的教訓永遠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也是讓一個人快速成長的。”
一、低學歷者或擁有更多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經濟社會中,但大多數人并不太理解經濟學。我們對經濟學的概念,大致的印象很有可能是這樣的:
1、經濟學是談錢的,是一門專業,跟日常生活沒太大關系;
2、經濟學可能比較復雜,我們不需要明白,也搞不明白;
3、A經濟學家說過的話,一定有B經濟學家出來反對;
4、經濟學家說沒有通貨膨脹的時候,大家都已經非常小心和緊張了;
上述印象大致是對的。
現代科學總是從一些基本原理出發,然后,從一個人類的生活領域或問題領域入手,開始一個轉換的過程,這個過程的轉變,主要通過:高等數學的引進、建立復雜的數學公式,發明很多的專業詞語,使問題更加抽象化。一句話,如果你看不懂,那就對了。
經濟學大致也是如此。比如,很有可能你不了解這樣的詞語:成本、比較優勢。但你一定聽過這樣的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或者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對經濟學的使用,一直限制在經濟領域,這真是一種浪費。其實,其基本原理,也可以幫助我們看清每個人的生活。
經濟學貌似在談稀缺資源的配置。其實,也可以說是:在談選擇。
經濟學,就是研究在有限資源或條件下,人會怎么做?是什么樣的動機決定了人會舍棄什么,保留什么?設計什么樣的機制會導致一個基本可知的結果。
經濟學,是一種夢想和人性的游戲。
二、能力與學歷不是一個概念,企業更看重能力
大學生畢業后,就開始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考研。如果研究生畢業后,還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就考博。這種思路的邏輯是這樣的:學歷決定出路。學歷高,讀完書后,自然在社會上,比別人擁有更大的競爭力,更容易搶到一個可以獲得高薪的體面位置。這種完全基于學歷競爭的策略,有幾個基本的常識錯誤:
1、如今的學歷,已經跟能力不是一個概念。如今的企業,看重的是員工的能力和貢獻,學歷是次要的;
2、考研或考博,要看什么時候。大多數考研的人認為,延遲2年進入社會,自己有可能有更大的優勢。
人總想準備的充分一點,再面對工作選擇的機會。想法是聽起來很有道理的,但讀研的成本,不在花費的學費上面,而是2年的時間,還有很多的機會成本。試想兩個人,一個人讀研畢業,另外一個已經在某個行業有了2年的工作經驗,這種機會差異,很少被人注意。
如今的大學已經今非昔比,你能保證沒染上好吃難做的惡習前,趕快離開,投入到生活的洪流中,好歹在殘酷的生活面前,更多相關文章嗎?請添加微信號caz93888每天為您更新勵志,銷售,管理,商戰案例,等經典文章,免費學習.此微信改變了千萬人的命運,歡迎您的加入。還能夠迷途知返,一切都還來得及。越是怕離開的人,內心就越是掙扎,就越是不敢離開。
學校是個避風港,只要能花著父母愿意支付的錢,把工作能推多遠就多遠,直到你不好意思再推下去為止。此過程中,既付出了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有可能連自信都丟掉。
三、低學歷者或自利動機強烈,對市場需求異常敏感
按照我們教育思維的理解:A如果比B學習成績好。那么,A就比B更有出息。這種競爭思維,并不能解釋一些真實的社會現象:為什么低學歷的人也能成為億萬富翁?
通過考試成績篩選出來的人,大致基本上可以證明其自身的素質是不錯的。但這不是經濟社會運轉的邏輯。經濟社會的運轉邏輯是這樣的:從給別人提供產品或價值的交換中獲利。
會讀書的人,通過層層選拔,最終占到了一個成功企業里面的一個高管的位置。他通過企業的獲利,獲得自己的報酬。他個人肯定是非常的能干。而一個不太會讀書的人,也有可能創立一個成功的企業:他可能不太會記住書本上的東西,但有可能對市場非常敏感,人們需要什么,市場需要什么,他就去搗鼓什么。
- 閱讀上文 >> 修養是人生的第一課
- 閱讀下文 >> 靠辛苦和努力是永遠賺不了大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