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電機組運行數據統計分析得出,兩個機組廠家的風電機組功率曲線均存在一定的離散性,而且在接近額定風速附近,兩種風電機組的實際發電功率曲線均低于保證功率曲線。所以,下一步可以督促機組廠家對機組進一步排查,根據相對功率曲線排名,進一步優化改進。
3.2 發電量較低的機位進行移機
對于發電量較低的機位,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風資源高估造成。這部分機位通過機組技術改進和更換長葉片的辦法,提高電量非常有限,可以采取移機的辦法把機組移到風資源較好的地區或者增加塔筒高度的方法提高發電量。
3.3 加強生產管理,做到應發必發
在低風速風場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紕漏對發電量的影響都較大。在來安風電場存在諸如風向標的誤差、槳距角不能復位等原因導致的幾臺發電量明顯降低的機組。因此,低風速風電場應實施精細化管理,向生產要效益,加強生產運行分析,優化運行參數和控制策略,重視場用電和風電機組自耗電的管理工作,深入挖潛增效。
參考文獻
[1]Gadian,A,Dewsbury,J. Directional persistence oflow wind speed observations[J].Journal of Wind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2004,92(12): 1061—1074.
[2] 張志英, 趙萍, 李銀鳳, 劉萬琨. 風能與風力發電技術[M].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3] 王清, 許斌. 安徽省風力電場規劃[J]. 電力經濟技術,2006,12 (6):48-50.
[4] 吳功高, 葉中雄, 姚明, 等. 安徽電網接納風電能力的分析研究[J]. 華東電力,2011, 39(6):997-999.
[5] 趙靚. 低風速型風電機組發展調查[J]. 風能,2012(12):54-56.收稿日期:201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