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產業是指開發利用新的能源資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對傳統能源進行變革更替的過程中形成的相關產業。廣西擁有較為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和優越的新能源發展條件,發展新能源產業有利于保障廣西經濟發展所需的可持續的能源供應,促進經濟社會和諧持續發展。為貫徹落實《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做大做強做優我區工業的決定》,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我區開發利用新能源起步較晚,但經過近幾年的國家政策扶持及積極努力,已初具規模。從1999年開始,廣西新建沼氣池數量躍居全國首位,占全國年新增總量的三分之一,目前沼氣池入戶率已超過40%,為全國沼氣池入戶率最高的省區;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利用,全區規劃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00多萬千瓦,太陽能熱水器利用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以上;核電開發也進入實施階段。
雖然我區新能源開發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新能源發展仍不能滿足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一是新能源開發程度較低;二是政策及激勵措施力度不夠;三是市場保障機制還不夠完善;四是技術開發能力和產業體系薄弱;五是新能源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產業發展不平衡。
當前,新能源產業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太陽能光伏、風能和生物質能發電及其相關配套產業迅猛發展,開發利用新能源得到世界各國普遍重視,新能源產業已從單純的開發利用,逐步向產業鏈條延伸、產業集聚、規模發展的方面邁進,并逐步成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的重要支撐。我國高度重視新能源產業發展,進一步調整全國核電發展規劃,加快核電開發進程,出臺補貼政策,鼓勵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我區擁有較為豐富的生物資源、風能和太陽能資源,200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我區列入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省(區),這些都為新能源產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區面臨著供給長期偏緊及結構調整的機遇和挑戰。為保障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必須抓住歷史機遇,結合我區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加快新能源建設,大力開發核能、生物質能及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能源科技創新為驅動力,著力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加快產業化進程,大力應用可再生能源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清潔煤技術及核能技術,有效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源產業整體競爭能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能源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正確把握能源供需長期偏緊的矛盾,抓住當前機遇,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促進經濟增長;加大戰略性和前瞻性能源新技術的研究開發,為中長期能源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市場引導,政府扶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健全新能源開發利用體制和機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投資新能源產業;通過財稅、價格、投資、特許權等政策激勵,逐步完善新能源發展政策體系,推動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
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統籌城鄉,統籌區域,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協調發展,做好各項政策的協調配合;總體設計,循序漸進,分步實施,穩步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