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市新興產業具有比較好的產業基礎,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大部分產業缺乏龍頭企業。除了新能源產業擁有天合光能和億晶光電兩家龍頭企業外,其他產業尚缺乏品牌影響力強、知名度高的龍頭企業,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二是產業規模小。新興產業中除了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業外,其他幾個產業規模較小,占全市經濟總量比例低。三是產業集中度偏低。新興產業雖然集聚了相當數量的企業,但布局比較分散,集約化程度不高,企業綜合實力仍較弱,產業特色鮮明的園區還沒有形成。四是科技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在產品開發方面,常規技術仍占主導地位,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很少,市場競爭力不強。人才結構矛盾突出,缺乏相關領域的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五是招商引資缺乏戰略項目??v觀近幾年來招商引資項目,新興產業項目偏少,制約了新興產業的發展。
(三)面臨的形勢
世界各國以及我國各省市都爭相把新興產業的發展作為支撐產業升級的先導產業,我市新興產業發展既面臨著較好的內外部大環境,也面臨著與發達地區比較缺少優勢的嚴峻形勢。一是前沿性技術不斷突破,產業融合進一步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醫療衛生、環保、交通、建筑等產業結合越來越緊密。二是新興產業市場需求旺盛,產業前景更加廣闊,開發與應用聯系更加緊密,呈現了智能化、系統化、集成化、多功能化、低碳環保趨勢。三是我市新興產業的發展與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有明顯差距,與蘇州、無錫等城市相比也缺少優勢,特別是物聯網等產業差距更大。為此,隨著國家、省新興產業相關扶持政策的出臺,新興產業迎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已經成為新一輪區域競爭的戰略重點,我市要找準自身定位,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二、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城市和創新型園區。堅持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建立健全新興產業技術創新體系,著力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在“十二五”期間,我市新興產業將推行“先行先試,科學發展;調整轉型,創新發展;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統籌協調,和諧發展;以人為本,惠民發展;擴大開放,合作發展。”的原則。緊緊抓住創新、發展、提高的主旋律,立足現有基礎,發揮已有優勢,按照做強做大新能源產業,提升調優新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壯大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產業及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精心培育物聯網產業,加強示范應用工程建設,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為國際國內具有重要地位和較強競爭力的新興產業研發、制造和應用示范基地。
三、規劃發展目標
?。ㄒ唬┛偭磕繕恕V?015年,全市新興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3900億元,年均遞增28%。其中新能源2700億元(智能電網1500億元),年均遞增30%;高端裝備制造業5400億元,年均遞增26%;新材料3500億元,年均遞增27%;生物技術和新醫藥850億元,年均遞增34%;節能環保產業750億元,年均遞增32%;軟件和服務外包400億元,年均遞增30%;物聯網300億元,年均遞增35%。
?。ǘ┯行度肽繕?。至2015年,爭取累計完成有效投入4300億元。其中新能源600億元,新材料700億元,高端裝備制造業2500億元,生物技術和新醫藥150億元,節能環保150億元,軟件和服務外包100億元,物聯網100億元。
?。ㄈ﹦撔履芰δ繕?。至2015年,圍繞新興產業建設100個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工程、檢測)中心,建設250個市級企業技術(工程、檢測)中心,建設150個校(院)企聯盟。

四、規劃發展重點
?。ㄒ唬┌l展重點領域
我市新興產業的發展要突出重點,形成優勢,要集中各方面力量和資源實現超越式發展,重點發展領域如下:
1.新能源產業。集聚我市在該產業領域的特色和優勢,重點發展太陽能光伏、智能電網裝備、風電裝備、新能源汽車和核電裝備等五大類,成為全國有影響的新能源特色產業基地。太陽能光伏以高轉化率的晶體硅太陽能組件制造為核心,以配套材料、關鍵裝備和光伏系統集成為發展重點,加大推廣示范應用,加快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等新型太陽能電池。智能電網裝備以超(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制造為核心,重點發展500kV及以上各種變壓器,超(特)高壓電纜和開關,超(特)高壓電力電纜接頭等附件,軌道交通用輸變電設備。風力發電裝備以風電整機為核心,以葉片、齒輪箱、主軸、輪轂、塔架等為重點,大力發展3.0MW及以上風電機組及其關鍵配件。新能源汽車以動力電池(尤其是磷酸鐵鋰電池)及關鍵材料、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為核心,在突破動力電池等關鍵技術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新能源公交車、微型低速純電動車和轎車改裝車。核電裝備大力發展核電裝備配套產品。生物質能源以裝備制造和生物柴油為重點。
2.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玻璃纖維和碳纖維為代表的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工程塑料改性、功能性薄膜、功能性涂料和反光材料)、新型金屬材料等領域。
3.高端裝備制造業。軌道交通設備制造業重點發展重載、高速內燃機車;提升牽引傳動系統、制動控制系統、列車網絡控制系統,提高機車內裝飾件及其他輔助設備、附件產品質量和檔次;開發生產輕軌整車車輛。工程機械及車輛制造業重點發展機電液一體化大噸位裝載機、挖掘機和旋挖機,小型多功能工程機械(滑移裝載機和側移式挖掘裝載機等產品),筑養路機械、節能環保型客車和各種專用車輛;提高工程機械及車輛關鍵零部件中的高端液壓部件、燃油噴射系統、變速箱、電控系統、電機、安全氣囊、精密軸承、汽車內飾件、增壓器和車輪輪轂等產品的質量和檔次;研發推廣新能源汽車。新型農業裝備制造業重點發展高效、節能、環保和大功率內燃機;開發生產科技含量高、操作方便的大功率拖拉機,開發生產大型、智能化、多功能通用型的聯合收割機、高速插秧機等農作物種植、管理和收獲成套機械設備;提高農產品和食品安全生產成套設備水平,做大做強糧食飼料加工成套設備,發展秸稈制板等農植物秸稈綜合利用設備。數控機床及基礎裝備制造業提升立臥式加工中心生產水平和檔次,重點發展風電、軌道交通、航天航空、汽車船舶等領域使用的高速精密數控加工中心,數控機床向重型化、差別化方向發展;做強做大連鑄連軋成套設備和各種規格的冷熱軋輥產品,開發高抗疲勞大規格限動芯棒;發展多軸向經編機、新一代電腦整經機等新型紡織機械;開發日產4000噸水泥及以上水泥成套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