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分散式風電僅在邊遠海島、牧區等電網無法覆蓋的地區,大規模的分散式風電利用尚未啟動。主要原因在于,雖然在國內發展分散式中小型風電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市場基礎和技術基礎。但相對于大型風電,對于分散式風電發展的認識還不足,同時也還缺乏對分散式風電的設備制造和上網政策的扶持。從國外的經驗看,分散式風電的關鍵在于政策和管理。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些發達國家在發展大型風電的同時,就開始推廣分散式風電,除風機設備免費贈送外,還以優惠價格收購風電上網。
綜合考慮電網消納和電力消費市場分布,在大規模建設風電基地的同時,因地制宜地發展一些小規模的風電也應該是一種思路,分散式開發規模較小的風電資源也可有大作為。
風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只有被利用到生產實踐當中才能體現價值。如果說建設大規模風電基地追求的是風電的生產效率,發展分散式中小型風電就是追求風電的利用效率。大力開發風電,既要注重生產效率,也要注重利用效率,要大基地式開發和分散式開發“兩條腿”走路,兩種思路并重。尤其是在電網建設相對滯后時期,應當盡快轉變風電發展觀念,建立、健全分散式風電的政策支持與管理機制,提高風電總體利用效率,讓“小”風電發揮大作為。
科學規劃風電場建設
業內專家認為,“棄風”的大量出現除了上網問題,與風電發展思路單一也不無關系。
目前風電發展多注重的是規模化,大型基地化,比如近年來我國在風資源豐富的“三北”地區大力開發風電資源,規劃建設了一批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我國是全球風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但我國的風力資源分布和化石能源的分布基本重合,大的風電基地基本都集中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區,而這些地區恰恰多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并非電力負荷中心,加上這些地區本身又有豐富的煤炭資源,這樣風電和煤電重合,就必定導致這些地區的風電消納成為難題,如果沒有大電網輸送,就很難找到市場。
實際上,正是風電裝機的超高速發展導致了并網矛盾。
國家能源局日前特急發文,要求風電棄風超過20%的地區,原則上不得安排新的風電項目建設。在隨后擬核準的第二批風電規劃中,的確沒有納入甘肅、內蒙古、吉林等風電開發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