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海上風電?或將成為廣東第一批三個海上風電項目之一
中國5年風電高速發展中,陸上風電資源已布局完畢,海上成為爭奪領域。
臨海的廣東,顯然也有發展海上風力的資源優勢。廣東電力設計院院長唐紅鍵向記者介紹,“廣東省大陸海岸線總長約4114.4公里,位列全國第一,海域面積41.93萬平方公里,沿海風能資源達到3到6級,年平均風功率密度為300到600瓦每平方米,堪稱全國海上風能資源最豐富的三大地區之一。”
據《廣東省海上風電場工程規劃報告》,廣東近海可供開發風電資源規模達1100萬千瓦左右。另外,廣東省海岸線長達2268公里,為全國第一,沿海風能資源豐富,海上風電規模開發潛力巨大。
“隨著海上風電技術的不斷成熟,其發電成本也會開始往下走,相信兩年內就可能與煤電價格重合。”一位行業分析師也向記者表示,雖然現在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電價在0.7元到0.8元,但隨著風電技術日漸成熟,單機容量不斷增加,其成本和電價呈現下降之勢,相比之下,受資源制約,煤電的成本價格卻處于上行通道。
粵電集團也試圖“裹風”前行。
作為廣東省第一個海上風電示范項目,由粵電集團開發的湛江徐聞海上風電項目已基本完成。近日明陽風電也發布聲明稱與廣東粵電徐聞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簽署了廣東省一座4.8萬千瓦海上風電場的項目總承包合同。
據了解,近日由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負責編制的《廣東省海上風電場工程規劃報告》已經進入了最終的報送、批復階段。而作為廣東省的第一批推進的三個海上風電項目之一,廣東粵電湛江徐聞海上風電新技術綜合示范項目的預可研工作都已經完成。
“但是與陸上風電不同,海上風電涉及到海洋、海事、航道、漁業、軍隊,還有地方政府等多方的海上權益,遠比陸上復雜。這意味著海上風電的開發必須要協調各方利益,卻又沒有一個跨部門的協調機制。”業內人士提醒,相比陸上風電,國內海上風電目前還存在成本投入過高、運營維護難度大等一系列問題。
“絕大多數的運營商都看好海上風電,現在的關鍵是如何能啟動起來,相應的電價機制與核準機制能否有效地確立。”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這是海上風電項目目前遇到的一個普遍困境,也是海上風電開發的難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