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劍波:實際上說到創新有幾個方面,幾個是觀念的創新,制度的創新,技術的創新,管理的創新,這些創新的理念來說各個企業或多或少我們都在做。對風電行業的創新,正如主持人所講的我們作為零部件制造廠商,下游是主機廠對我們的影響,上游也會受到影響,逼著我們自主自愿找創新點。剛才我也談到了我們困惑最大就是一個品質,質量和價格。在這個競爭的時代,我們堅守的就是質量。我們想在這個競爭中我們想獨善其身,這個質量要保證它,我們的創新點,就是要通過我們的技術創新。我們第一臺風機是在98年是600千瓦,在新疆投入運行,現在運行13年。第一批次是在2002年在甘肅22臺。那時候是優質高價的時候,由于急速的行業發展,現在也有點無序,魚龍混雜,使得價格走低。我們要堅守價格,價格低不做了,我們要堅守我們的品質。我們創新就是以技術為創新來做。我們從事一個軍工企業,我們做的可能是軍品,我們軍品通過多年可靠性驗證,移植到我們的風電齒輪箱上,保證產品可靠性。通過我們工藝的革新和創新來做好我們對品質的要求。
非常欣慰的看到,塑料大家覺得這是一個嚴冬,我們更應該通過我們自主研發,通過對于國外先進技術的吸收和消化,使我們自身的創造力得到提升,用創造力來達到我們的目的。通過這一點我們相信在咱們現在8月份已經開始了整風運動,國家也在提高門檻,對我們來說就是機會,我們有了質底線,就可以在競爭中,創新贏得我們客戶的尊重。
主持人秦海巖:下面李總,然后再聽國外的觀點。
李輝:我說兩點,我們公司本身是做風電系統,風電技術跟常規裝備不一樣,他涉及到電機、控制,傳統就是一個電機或者是加變頻器。總是把自己或者風電技術看成是很復雜控制技術。如何去控制,控制系統里面在技術創新是很多的。第一控制系統很壞,可以影響我們各個部件,包括齒輪箱、傳動電,如何進行我們功率平滑,對電網的影響。現在提出18赫茲也希望可以運行,這方面希望在控制系統方面來提高所謂大家都談到電網友好型的機組。我認為在控制系統方面從我們的怎么樣跟零部件的協商,然后跟電網的友好,實際上現在我們也正在做所謂的一個運行模式上,希望跟控制系統、電機、電流器一起來進行設計。
另外在設計方面跟整機廠更多進行合作,現在我們提出理念就是因為現在整個整機廠有很多供應廠所謂的選擇,控制系統有好幾家。現在提出理念希望我們提供平臺是通用性,無論是接口,相應數據采集,他可以去匹配其他的比如變頻器、相應的電機。一個是技術上,一個是整個運行模式上都存在很多的創新。
主持人秦海巖:我們請ABB的老總關于創新談一下。
Jari Tukia:非常感謝,我覺得研發是我們公司的根本,我們公司非常著重于開發新的產品,新的技術,我們特別感興趣的是風電行業發展,而且我們也非常關注價格與質量關系,我們也希望能夠找到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覺得我們非常受益于從過去30年當中學習相關經驗教訓,以便更好開發我們產品。關于風機質量涉及到整個系統,每個零部件都非常重要。要把恰當的零部件有機整合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關注相關的開發標準,同時永遠以質量為第一要素,而且我們覺得以前我們是不斷改善質量。
主持人秦海巖:我們把下面的時間留給聽眾。沒有提問的話我來問。剛才談了競爭,談了創新,我覺得質量最近也是風電行業比較熱點的一個問題。這么多質量,到底深層次原因是什么?有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董萬里:的確十一五期間我們國家風電質量出現很多質量問題,質量問題表現現象基本都在零部件上。我覺得還是我們對風電行業的認識不足。再加上我們的基礎原材料,這兩個方面,我覺得我們是感覺到體會比較深刻一些。
從技術角度來講,因為發電機是一個傳統產品,從技術角度來講沒有什么難的。那么永機電機在十一五期間隨著高鐵的快速發展,引進了世界上所有的先進的發電機技術,現在基本上在風電行業進行了移植和創新。我們自09年之后,我們的發電機的質量就大幅提升。應該講我們現在非常有信心,我們的差別可以和世界上所有先進的企業和一流企業技術、質量相媲美。
劉建國:剛才主持人提的這個問題,我覺得當前品質最深層次原因我個人認為兩方面,一個就是技術,一個是過程。當我們在快速發展的行業里面面對快速增長的市場,對一些技術環境和整機概念把握很好,包括整機概念下面子課題把握不好的話,也會出問題,小問題會變成大問題。這也是有很多例證。第二是過程的控制,在風電這樣高速增長的過去幾年當中,把握商機是每個企業最高的指導選擇。在快速增長時期里面,我們把過程控制住了,過程的失控會暴露出問題。第三實際上我覺得最重要,剛剛鋼了創新,其實我們不斷技術創新是降低我們成本和提高我們品質的基本保障。
主持人秦海巖:謝謝各位,最后每人說一句話,今天我們談了競爭、創新、質量,我覺得對一個行業、企業來說都離不開這三個詞,這是行業發展、企業發展最主要三個方面。在座每個人用一句話,未來中國風電產業發展你們最期待是什么?最想解決的是什么?
劉建國:我們要既有國際化的視野面向全球市場,用技術去實現我們的價格、利潤、客戶的認同。
Jari Tukia:我非常同意你們的說法,許多的客戶企事業在國際化,所以戶更多的關注質量,我覺得對于我們這個行當來說質量競爭是第一位。
董萬里:堅信我們的行業會越來越理性、越來越規范。
應太福:說一句話的話,75米的大葉片以及更大的轉子,在中國我們可以生產更大的葉片,因為以后的風機是3、5兆瓦,甚至更大的風機,我們覺得更長的葉片更大的轉子就是行業解決方案。
張定金:企業用心做好質量、創新和服務。
Anders Torud:盼望著能夠在中國開展海上風電的開發,我覺得我們這些企業在不斷學習,我們正在開始學習海上風電開發方案,我們也在試圖解決相關的問題。我們覺得海上風電會帶來更多的問題,因此我們非常盼望這方面跟中方開展合作。
李輝:風電市場從量到質的轉變,希望盡快的轉變,在大家比較公開或者說公平信息平臺上面競爭,從我們自己本身控制系統來說,我們希望從控制系統角度提高我們風電機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以及低的維護。
羅虹:我相信一方面是中國對環境的要求,一方面是風電本身競爭,我對風電行業很有信心。
溫劍波:品質決定未來,我們應該以我們品質為核心,以我們社會友好為已任,以創新為動力,以客戶為客戶增值為我們目標。把中國創造屹立在世界之上。
陳淳:堅持信念,抱團過冬。
主持人秦海巖:讓我們以熱烈掌聲感謝再臺上就坐各位老總、嘉賓,這節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