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電設備商為產能不足而大舉投資建設基地時,斯維奇借助模式化工廠,迅速擴大產能;在風電設備商普遍債臺高筑、現金流告急時,斯維奇卻常常保持零負債及充足現金流。”
延續2011年中國風電增速放緩之勢,2012年六月前未見好轉。中國本土赫赫有名的風電設備企業,大都庫存高企、債臺高筑、現金流告急,而一家起源于芬蘭6萬人小鎮的風電核心部件供應商斯維奇卻保持零負債及充足現金流。短短5年,斯維奇發電機和變流器的安裝量超過了5500兆瓦,在其涉足的領域,斯維奇是與全球前十大風電整機商合作最多的企業。
斯維奇行走江湖的獨門秘笈乃是其獨一無二的模式化工廠和專注研發,其財務總監Dag Sandas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他們從不做基建投資,而產能卻可以縮放自如。
中國風電曾經的快速增長,給傳統的生產方式和供應鏈帶來巨大壓力;中國風電目前的急轉直下,又給傳統的生產方式和供應鏈造成產能過剩,曾經的利潤固化為一個個生產基地、設備等閑置的固定資產。斯維奇的模式化工廠似乎專為解決市場的巨幅波動而生。
“模式化工廠概念使我們能夠高效管理這些變化和不確定性。”斯維奇供應鏈部門副總裁Pertti Kurttila表示。
斯維奇如果想打開某國或某地的市場,并不會在那個地方設立生產基地,因為這既需要大量資金,又延后了產品下線時間。斯維奇的選擇是與當地具有實力的公司合作,利用當地公司已建成的廠房進行生產,而與之合作的公司往往是斯維奇的客戶,如風電整機廠商。整機廠商看重的是斯維奇的高技術和管理經驗。模式化工廠通過少量的資金即可以最快速度生產產品,理論上,當地公司的產能有多大,斯維奇的產能就可以在一夜之間達到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