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12 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路線圖
|
時間節點
|
2015年
|
2020年
|
發展目標
|
初步建成由對地觀測、通信廣播、導航定位等衛星系統和地面系統構成的空間基礎設施,建立健全應用服務體系,形成衛星制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制造及衛星運營服務的完整產業鏈。促進民用航天全面實現向業務化的轉變。 |
建成由全天時全天候全球對地觀測、全球導航定位、多頻段通信廣播等衛星系統構成的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建成完善的空間信息服務平臺以及應用服務網絡,航天產業發展水平處于國際先進行列。 |
重大行動
|
●關鍵技術開發:突破衛星長壽命高可靠、先進衛星平臺、新型衛星有效載荷、衛星遙感定量化應用、高精度衛星導航、寬帶衛星通信、重型運載火箭、空間信息綜合應用等關鍵技術,發展綜合業務衛星系統;促進平流層飛艇、空間天氣預報等關鍵技術攻關。
●重大工程:結合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北斗導航等科技重大專項,實施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創新發展工程,構建天基衛星系統、地面標校系統和增強系統、數據接收和信息處理系統、運營服務系統在內的一體化運行設施。
●產業化與推廣應用:完善運載火箭系列型譜,提高國產地面設備市場競爭力,發展北斗兼容型導航終端以及數字化綜合應用終端等產品;大力推進衛星遙感、通信廣播、導航定位等空間信息資源產業化應用,提高國產衛星的應用范圍與效益。促進航天技術在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和生物等領域的應用。 |
重大政策
|
●制定衛星及應用國家標準、衛星數據共享、市場準入等政策法規。制定開展衛星直播業務的產業扶持政策。
●制定鼓勵民營資本進入衛星及應用領域的政策。 |
3.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大力發展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經濟適用、節能環保的軌道交通裝備,建立健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試驗驗證、運用維護、監測維修和產品標準體系,完善認證認可體系等,提升牽引傳動、列車控制、制動等關鍵系統及裝備自主化能力。鞏固和擴大國內市場,大力開展國際合作,推動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全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專欄13 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路線圖
|
時間節點
|
2015年
|
2020年
|
發展目標
|
掌握先進軌道交通核心技術,全面實現軌道交通裝備產品自主設計制造,建成產品全壽命周期服務體系,滿足我國軌道交通發展需要;主要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 |
標準體系及認證體系實現國際化,軌道交通裝備技術水平國際領先,形成國際化發展的綜合能力,打造擁有總承包商資質、具有全球配置資源能力的大型企業。 |
重大行動
|
●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實施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及關鍵部件創新發展工程;完成交流傳動快速機車、大軸重長編組重載貨運列車技術研究;推進綜合檢測列車、高寒動車組、城際列車、智能列車的研制工作,實現動車組及交流傳動機車產品譜系化,逐步完善中低速磁懸浮自主創新技術,基本掌握高速磁懸浮導向和牽引控制、大型養護設備制造等關鍵技術;開發現代有軌電車;開發新型列控系統、安全綜合檢測等關鍵技術。
●創新能力建設:加強牽引傳動、走行、制動、通信信號、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及系統集成等軌道交通裝備研發平臺建設;完善試驗驗證條件;推進軌道交通裝備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培育第三方認證機構。 |
重大政策
|
●制定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相關政策。 |
4.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面向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開發的重大需求,大力發展海洋油氣開發裝備,重點突破海洋深水勘探裝備、鉆井裝備、生產裝備、作業和輔助船舶的設計制造核心技術,全面提升自主研發設計、專業化制造、工程總包及設備配套能力,積極推動海洋風能利用工程建設裝備、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等裝備產業化。促進產業體系化和規模化,增強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