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陸續傳出的政策利好,讓一度沉寂的海上風電產業,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據報道,國家能源局目前正在制訂《促進風電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以解決國內風電行業遭遇的“并網難、消納難”等痼疾,并有望在年內發布;大連市海上風電規劃報告方案已獲國家能源局批準,同意大連市按規劃方案開展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接踵而至的利好,讓業界對我國風電產業走出低谷充滿期待。
海上風電產業政策面的悄然改觀,讓沿海各省市開始上演一場爭奪海上風電“蛋糕”的大戲:除了大連海上風電規劃建設外,目前全國有17個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已獲國家能源局批準,總裝機容量為395萬千瓦,主要分布在江蘇、上海、福建、浙江、廣東等地。此外,還有28個項目正在爭取國家能源局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總裝機容量達850萬千瓦。
對于大連海上風電規劃通過能源局批準建設,以及多個海上風電項目排隊等批的盛況,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陶剛認為,這將進一步推進我國海上風電產業的健康發展,也對落實全國海上風電“十二五”規劃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在即將到來的海上風電盛宴面前,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加快了設備研發進程。“國內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已經可以生產制造5MW和6MW等大容量風電機組,機組研發制造能力明顯增強。”陶剛認為,產業政策的陸續出臺是推動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的有利因素之一,豐富的海上風電資源、不斷降低的海上風電發電成本以及成熟的產業鏈,則是未來海上風電迎來大發展的源動力。
目前,21家A股風電公司今年一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增長6.69%,這與去年全年風電全行業業績一路下滑,甚至陷入虧損泥潭相比已顯著改觀。其中,前五大風電整機設備制造商的凈利潤同比均出現了改善,有的業績同比增長迅猛。電力行業分析師認為,風電產業政策的調整,對行業龍頭未來的業績增長影響深遠。
分析A股風電公司財報,人們不難發現,作為行業龍頭,華銳風電有望迎來業績拐點。2008年底,華銳風電為中國第一個海上風電場示范工程——上海東海大橋102MW海上風電場項目提供34臺3MW海上風電機組。截至2012年8月,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一期工程發電量已累計超過4.95億kWh。今年前三季度,發電量1.94億kWh,年可利用率達到95.05%。此外,華銳風電生產的中國最大的6MW風電機組也已在江蘇完成調試并網。5MW、6MW風電機組的成功研制與正式投運,為未來海上風電項目做出了經驗和技術上的儲備。一旦風電產業發展提速,行業龍頭受益將不言而喻。
根據最新的風能資源普查數據,我國5米到25米水深、50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為2億千瓦;5米到50米水深、70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為5億千瓦。來自中國風能協會的報告顯示,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46臺,容量達到12.7萬千瓦,其中潮間帶裝機容量為11.3萬千瓦,占海上風電新增裝機總量的89%。盡管豐富的海上風電資源讓人憧憬,而且近年來風電產業發展迅速,但當前完成的裝機總量與“十二五”規劃相比仍相去甚遠。這意味著,“十二五”中后期,全國新增風電裝機規模空間將可達年均近1500萬千瓦,風電行業有可能迎來階段性復蘇機遇。
今年5月8日,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宣布,計劃投資19億美元,以擴大其在愛荷華州的風力發電業務,顯示出“股神”對風電產業前景的看好。隨著并網條件的改善和低風速地區風電場的開發,我國風電市場逐漸回暖。如今,為了建設“美麗中國”,海上風電產業發展利好頻出,這對受困于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風電產業,顯然是一個提振和鼓舞全行業信心的政策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