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能源轉型計劃能成功開展,電網必須能負荷成千上萬的太陽能發電板和風力渦輪機,以及能夠連接海上風電場的地方自治的電網,這樣可以間歇性地向陸上電網輸送大量的電力。
翻開德國的能源分布圖,可以一目了然地看見德國北部是風場的積聚地、南部巴伐利亞州是太陽能光伏的積聚地。而這些地方離即將關閉核電廠的地方遠,所以需要建立新的電網,并且使用特高壓直流輸電。
根據德國聯邦經濟與科技部的數據顯示,德國電網發展計劃需新建2800公里電網線,2900公里的老電網線路需更新升級換代。今年1月,德國政府斥資1.5億歐元,用于改善電力網絡的研究。去年,政府還宣布,將安裝長達4000千米的高低壓電力線路,預計總輸電量能達到100億瓦特。但是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德國電網的建設完全跟不上計劃,建成量還不到300公里。
造成新建電網速度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鄰避效應”,民眾誰都不愿意為建立電網占用自己的一個花園或是一寸土地。但是這項計劃勢在必行,如果不成功,也就等于德國的能源轉型計劃會失敗。
不過德國已經想出了一個辦法。7月,德國四大發電集團、經濟科技部與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育及核能安全部簽署了一份重要的協議:決定將聯合人民共同投資德國電網改造,實現利益共享。截至2023年,德國電網整體投資額將在200億歐元 (不包括額外的海上風電農場電纜鋪設),其中允許15%的投資來自于民眾。
當然,這一消息出臺后,德國整體反應較為積極。“不過,更多的可再生能源訊號將要等到大選之后才會釋放。 ”德國多位部委官員表示。
電能儲存設備亟需發展
“我們并沒有能預見到太陽能光伏板價格下降得如此之快,這加速了德國能源轉型的步伐。 ”德國聯邦經濟與科技部的能源轉型協調主任蘇珊娜·卡塞爾表示。她口中的 “加速”其實還隱含著另一層意思:低廉的光伏板促進了德國裝機量的上升,同樣也影響了德國既定的計劃。因為,德國的基礎設施根本沒能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并不穩定,風忽停忽起,陽光忽明忽暗,因此如果過度依賴可再生能源,那么電網就會呈現不穩定的狀況,這時或通過儲存技術進行調節。但德國已有的儲能設備并不成熟。卡塞爾介紹,目前較為成熟的技術為熱能儲存和熱供應概念下的儲存。
為了實現“綠巨人”的目標,德國目前每年投資超過15億歐元用于能源研究。它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改善并建立多個貯存系統,例如斯圖加特的P2G工廠。 P2G技術是一個理想的方式,來應對太陽能和風能發電不太穩定的問題。在晴天或是有風的天氣,多余的電可以用來制造甲烷,當無風或是天色黑暗時,這些甲烷可以被存儲然后燃燒發電。
從今年5月起,德國正式啟動對太陽能電池系統儲存的補貼政策。如果個人為太陽能裝置購買新的儲存電池,將從國家那里得到最多660歐元/千瓦的補貼。第一年該補貼總額達2500萬歐元。儲存電池將幫助依賴太陽光照的電力根據個體能源需求相應分配。去年德國生產的太陽能電力比前一年增加47%。儲存電池將減輕電網壓力,穩定電流價格。
重新掀起用煤熱潮
在法蘭克福以東有個小鎮,德國能源巨頭意昂集團在這里擁有5個煤電機組。其中最悠久的那個建造于1965年,其燃料能源轉化率約32%。對意昂集團來說,無論從環保角度還是經濟效益角度,這樣的發電機組完全應該被淘汰了。因此,當今年1月1日,最歷史悠久的那個發電機組的運營許可證到期時,意昂集團并沒有什么意外。
意昂集團原本計劃從今年5月開始拆除該機組核心組件,并在年底前撤離相關工作人員。沒想到,6月30日,意昂突然收到一份緊急信件,要求必須保留這個煤炭發電機組,并將其運作以穩定電網,不得拖延。
事實上,由于美國天然氣生產快速發展,美國過剩的煤炭正在被運往歐洲,在英國和德國重新掀起了一陣瘋狂使用煤炭的熱潮。煤炭價格低廉,其產生的電量又十分穩定,德國對煤炭的進口量不斷增長,這就導致2012年德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近2%—這與之前長期下降的趨勢形成了巨大反差。
德國環境部長阿爾特邁爾甚至明確表示,未來幾十年,需要煤電站來確保能源供應。德國正在建造能生產110億瓦特電力的煤電站,并且正如德國先前計劃的那樣,目前約550億瓦特的產電量不會縮減。
重新大力發展化石能源,這無疑對發展新能源建設是個巨大的諷刺。
他山之石 瑞典綠色證書模式
瑞典氣候寒冷,取暖用能源需求龐大,人均能源消費量比日本和德國還多。但該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資源少,需要進口。另一方面,因為地區廣闊,瑞典很早以前就積極發展水力發電。如今發電量最大的依然是水電,占總發電量的45%。
此外,瑞典還在積極利用生物質資源。這里原本就是紙、紙漿產業的聚集地,造紙黑液利用廣泛,地區供熱的燃料使用木質顆粒。生物能和風能發電占總電量的10%。
瑞典政府長期利用 “綠色證書制度”推動上述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取得了良好效果,綠色電力證書制度幫助瑞典增加了超過130億千瓦時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 2012年,挪威也加入到瑞典的綠色電力證書體系中,兩國合作開通了一個聯合的綠色電力證書市場,綠色電力證書能夠在兩國內交易。
瑞典從2003年起實施電力“綠色證書”制度。相比德國,瑞典的這套體系最大的好處就是,政府對電價的干預降到最低—國家只負責提供一個強制性的基礎配額,之后的可再生能源電價完全通過市場機制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