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萬千瓦的目標與現實
根據《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目標,到2015年,我國累計并網風電裝機達到1億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900億千瓦時,其中海上風電裝機達到500萬千瓦,基本形成完整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風電裝備制造產業。
來自中國風能協會的統計顯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國已建成的海上風電項目約43萬千瓦。而這離規劃的500萬千瓦目標還有約450多萬千瓦的差距。“即使各環節現在開始快馬加鞭,完成這個目標的可能性也很渺茫了”。張立新說“隨著大批新項目的不斷推進,海上風電必然從潮間帶走向近海、深海。在風電場建設方面,國內目前海上風電設計、施工技術及裝備、事故診斷及運行維護能力不足。離岸型海上升壓站建設和220千伏海底電纜制造還在起步階段。”高宏飆透露,龍源電力也將繼續在風電領域進行投資,并且逐步向遠海推進。
在易躍春看來,不必為“500萬千瓦”的目標是否完成擔憂。除了特許權項目外,還有其他項目和示范項目蓄勢待發,只要國家政策逐步明朗,前期工作逐步到位,就具備了加快推進的潛力。“500萬千瓦目標只是釋放我國發展海上風電的信號,更重要的是,通過500萬千瓦項目的實踐,我國海上風電開發管理體系得以逐步建立,制度、政策、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同時,設備制造和施工安裝能力不斷加強,海上風電指導電價也將逐步形成,為中國‘十三五’及以后海上風電健康快速發展打好基礎。”易躍春總結道。
“真是個好消息,我得回去馬上準備準備。”如東風場期間的采訪結束返回南通市的車上,吳迪接了一個電話后特別興奮。他告訴記者,江蘇省海事局將在后天召開會議,對龍源電力2014年擬核準的兩個海上項目進行通航論證評審,這也是除項目可研、海域使用論證、海洋環評等專題外,項目核準所需的一個重要支撐性材料。
新能源的發展終究是不可阻擋的歷史進程,電力用戶、電網企業、發電企業等不僅是其發展的推動者、承擔者,不遠的將來也會成為其發展成果的擁有者、享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