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生命禁區”的西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于自然環境惡劣以及缺乏煤炭資源,西藏的電力事業發展相對滯后,缺電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西藏地區的照明只能靠松明子和酥油燈。不過,雖然缺少傳統能源,但這片土地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太陽能、風能、水能以及地熱能資源。
西藏地熱活動區位于喜馬拉雅地熱帶中,主要分布在青藏鐵路沿線的拉薩-尼木-羊八井- 那曲-錯納湖一帶,而高溫地熱資源占到全國地熱總量的80%。
上個世紀70年代,國家曾一度興起開發地熱資源熱潮,并先后撥出2 億多元資金,豐富的地熱資源開始被開發利用。首個地熱電站便建立在位于拉薩市西北邊的當雄縣羊八井鎮。
國電集團所屬的龍源電力于2007年決定在西藏地區開發新能源,所建設的第一個項目便是地熱電站。
12月中旬,《能源》雜志記者跟隨著龍源西藏新能源有限公司一行人員驅車前往海拔在4300米的羊八井鎮,該處地熱田位于南北兩側雪山之間,地勢平坦,附近一帶經濟以牧業為主,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熱發電站。
下車后,從零海拔地區過去的我們不得不靠著吸氧瓶行動。據說當地相對含氧量只有60% 左右,氣候條件惡劣,幾乎每天都要經歷“一日四季”。
龍源西藏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晞介紹,2007年他來西藏做地熱發電項目的時候,羊八井已經有21.98 兆瓦地熱電站,屬于西藏電力公司開發運營,但這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剛開始研發地熱時的老技術。
而龍源彼時想要引進的螺桿膨脹動力機地熱發電機組是一項新的技術,其發電方式是將地熱水全部引入動力機膨脹做功,地熱水在送入螺桿膨脹動力機之前無需擴容閃蒸等處理,因而能源利用率較高。
不過,當時既缺乏設計圖紙也沒有施工團隊。張晞在與地方政府、原來委托的河北電力設計院周旋了大約半年后,該項目才得以動工。
2008年9月28日,羊八井地熱示范項目一期1兆瓦雙螺桿膨脹動力機地熱發電機組正式投產發電。隨著項目的順利進行,二期1 兆瓦地熱發電機組也很快落成。
目前,該地熱電站所發的電力全部送往拉薩。
不過,由于地熱前期勘探階段非常艱難。直到現在, 龍源在羊八井的地熱項目也僅有這兩個發電機組。
新型地熱機組的投運,在當地曾經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由此,西藏自治區領導和政府有關部門把西藏第一個10兆瓦并網光伏項目作為西藏自治區的“十一五” 規劃交給龍源,要求其務必“當年并網發電”。
在距離地熱電站幾公里遠的地方,便是西藏羊八井光伏電站一期10兆瓦項目以及二期的20兆瓦項目, 該項目總共占地八百余畝。遠遠望去,一大片太陽能電池板映襯著背后的雪山,場面十分壯觀。
對于龍源而言,在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建設規模巨大的光伏電站并非易事。
2010年,是太陽能電池板最緊銷的一年,龍源西藏新能源公司在三次招標中均不盡人意,許多廠家的電池板還不曾出廠便已經被國外的廠家訂購,羊八井1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供貨整整推遲了3個月。此外, 當時龍源項目的總承包商對光伏電站并網并無概念。
雖然施工進度受到一定影響,該電站終于還是于2010年12月23日成功并網,一期所用的組件來自國電光伏。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之后,2012年羊八井二期20兆瓦光伏電站也正式投運,二期項目所用組件一半來自于國電光伏,一半來自于尚德。該項目年發電小時數為1700小時以上,年發電量達3700萬千瓦時。
而與當雄縣接壤的那曲則有著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風電場。那曲位于西藏中部偏北,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間,海拔均在4450米以上,屬于高寒缺氧地區,全年大風日100天左右,最冷時可達零下三四十度。
實際上,西藏的風資源也頗為豐富,據初步測算,高原地區風能儲量可達930億千瓦時,折算標煤為3365萬噸/年,居全國第七位。除了藏東風能資源較為欠缺外,全區其他地區屬風能較豐富和可利用區。
2012年,龍源決定在那曲建造一個占地約350畝的試驗風電場,并計劃裝機49.5兆瓦,安裝33臺聯合動力的1.5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而這個試驗風電場亦是國家能源局、西藏自治區“十二五”重點能源建設項目。
目前,那曲高海拔試驗風電項目首批5臺風機已完成吊裝,并順利并網發電。33臺風機全部建設完成后,將緩解那曲乃至全區的用電緊張問題。
此外,除了那曲風電場,目前西藏還在積極籌劃在山南地區建設49.5兆瓦的大型風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