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聯網的一個目標、兩個基本點
對全球互聯網來說,其核心目標是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特高壓技術是國家電網近年來重要的技術創新成果,劉振亞將其貢獻給能源互聯網概念,把里夫金所構想的能源互聯網在全球尺度上規劃了發展藍圖。特高壓輸電技術和能源互聯網技術這兩項技術共同構成了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兩個基本點,兩者互不可缺。
如果離開了能源互聯網技術,僅僅是利用特高壓技術實現洲際聯網,只能被稱為全球特高壓電網;如果特高壓電網輸送的電力主要是大型燃煤發電廠發的電,而不是主要輸送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那它就與里夫金所說的能源互聯網并無關系。真正的能源互聯網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使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導能源。用特高壓把全球的區域能源互聯網聯接起來,真正實現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共享,就真正形成了全球能源互聯網。
這樣就必須要回答三個問題:第一是微型的能源互聯網是否已經實現接納較大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第二是特高壓輸電技術是否確認了遠距離大規模輸電的可行性;第三是互聯網技術是否能夠幫助特高壓大規模輸送波動性的風電光伏。
微型能源互聯網是以清潔能源為主的電力體系
里夫金所構想的能源互聯網是分散化的信息通信技術和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融合,可再生能源在能源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然而,讓電力系統接受更多波動性很強的風電和光伏是個很大的挑戰。在這方面,西歐各國的探索進展最大。丹麥的電力結構中,風電已經占到30%多。但丹麥畢竟只是一個國土面積僅4.3萬平方千米,人口僅500多萬的小國。而德國作為全球GDP第四的大國,在減排目標和行動上都是歐盟的領頭羊,其對于新型能源體系的探索更令世界矚目。2011年德國政府宣布2022年前關閉全部核反應堆,2014年12月在利馬氣候大會上,德國宣布將在未來五六年關閉一些燃煤發電廠,以實現2020年前減排40%的目標。棄核減煤的德國靠可再生能源能夠保障能源供給嗎?德國的努力確實卓有成效:可再生能源占德國發電量的比率2010年為16.4%,2014年已經達到約25%,預計到2020年將上升到35%。德國正在創造一個有可能引領世界潮流的新型能源體系。
德國希望能通過技術革新來滿足未來分布式能源供應的需求。德國聯邦經濟技術部與環境部于2008年在智能電網的基礎上推出名為E-Energy的技術創新促進計劃,提出打造新型能源網絡的目標。E-Energy為滿足未來以分布式能源供應結構為特點的電力系統的需求,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開發新的解決方案,在整個能源供應體系中實現綜合數字化互聯以及計算機控制和監測,最后達到的狀態是“以電力生產決定消耗”,最大限度地利用風電和光伏。
它將實現電網基礎設施與電器之間的相互通信和協調,例如,當風力特別強時,電力就會過剩,因而非常便宜,消費者便能適時開啟電器,如電冰箱、洗衣機、洗碗機。電動車與電力系統的雙向互動功能尤其強大,車主能夠為汽車下達指令,以最低的成本為電池充電,或者只用“綠色電力”為電池充電。E-Energy系統甚至可以從電池汲取剩余電力,反饋至電網,在用電需求高峰時提供補充。當進入用電負荷高峰時,ICT網關能夠協調小型熱電聯產廠的循環,或使蓄電系統提供補給。E-Energy將可能形成一個全新的電子能源市場,客戶自己能夠作為小型電力供應商(例如通過太陽能電池板)發揮更積極的角色。這個市場中將出現全新的服務,比如“允許推遲接通時間”、“在用電需求高峰時向電網返還電力”、“只在陽光強烈或強風時使用”等。在市場中,能源生產者和消費者能夠因為促成了安全、符合成本效益和環保的電力供應而受到獎勵。
德國的E-Energy計劃目前正在六個地區試點,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能源互聯網試驗主題。比如哈茨地區的RegMod項目,哈茨位于德國中部的山區地帶,風力和水力等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RegMod項目是一個綜合性的能源互聯網項目,其核心示范內容是整合儲能設施、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和智能家用電器的虛擬電站。當可再生能源發電有富余的時候,抽水蓄能電站和電動汽車可以儲存多余的電力,智能家用電器,比如智能洗衣機、智能洗碗機、智能熱水器等,也會及時開啟消費多余電力;在電力需求攀升的時候,這些儲能設施可以和智能用電器一起構成虛擬電站,通過釋放所存儲的電力以及減少智能電器的用電量來滿足緊張的電力消費需求。RegMod項目包含了很多能源互聯網元素,包括電動汽車、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智能用電器、儲能設施等,是能源互聯網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