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內觀察人士表示,鑒于歐洲制定了到2020年實現20%的能源供應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標,預計未來10年內,歐洲的海上風電發電量有望增加3倍。
“現在,歐洲有許多國家都在積極開發海上風電項目。”普華永道倫敦可再生能源業務經理羅南˙羅根說,“他們都希望能成為海上風電領域的領軍國家。”
不過,歐洲海上風電面對的也并非都是坦途,未來的發展也還存在一些障礙。
據了解,目前海上風電在發電領域還屬于“非主流”。數據顯示,全球發電總量中只有大約1%來自海上風電。
由于海上自然環境復雜多變,氣候條件也很惡劣,海上風電項目的建設成本普遍偏高,因此海上風電項目所發電力的價格幾乎是同等規模傳統發電模式的3倍。這導致海上風電項目嚴重依賴政府補貼。而歐洲自金融危機以來,為節約開支,許多國家都削減甚至停止了對海上風電項目的補貼。
此外,環保組織對海上風電項目也一直是詬病諸多,認為在距離海岸幾十英里的海上豎起高高的風機,可能會影響海鳥的飛行,還可能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隨著資金支持的減弱、環保要求的提升,海上風電目前急需為自己澄清,并不僅僅是一件昂貴的奢侈品。”安永咨詢公司倫敦環境金融業務負責人本˙沃倫說,“畢竟,從經濟的角度看,全球哪個國家也不可能永遠為可再生能源支付過于昂貴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