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正迅速發展成為天然氣和煤炭等傳統發電技術的有力競爭對手——至少有些研究機構公布的調查結果是這樣顯示的。
上個月,彭博新能源財經稱當前歐洲風能和太陽能的平準度電成本低于煤炭和天然氣。其還進一步指出,事實上,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推動了天然氣和煤炭的平準化電力成本的上漲。另有媒體稱,在“可預見的將來”,可再生能源將繼續加速化石能源的消逝。
彭博新能源財經并不是第一家使用平準度電成本來衡量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經濟效益的機構。
英國巴克萊銀行就曾作出過類似的分析報告:“在電力行業100多年的發展史上,電網從來沒有遇到過真正在成本上具有競爭力的替代品。”
成本競爭力加強
根據彭博預測的趨勢,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平準化電力成本可能不久會變得更低,甚至低于電網所提供的“平均”價格。
那么平準度電成本是什么?究其定義,平準度電成本是將生產每兆瓦時電量的所有成本計算在內:包括設備、勞動力、許可證等建立工廠時的成本,工廠運營時的燃料成本,工廠在生命周期中的運行和維修成本以及成本資金中所涉及的一切。所有成本經過統計后除以發電廠將要在其生命周期中生產的總電量,最后得出發電廠每生產一兆瓦時電量所消耗的成本,就是平準度電成本。
美國金融咨詢和資產管理公司瑞德曾發布《能源之電力平準成本分析報告8.0版》,該報告對傳統能源發電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進行了深入研究。
報告指出,一種趨勢正加速發酵:即使在沒有補貼的背景下,相比于傳統能源(例如煤炭與石油),公共事業級太陽能發電與風力發電愈來愈具有成本競爭力。
“過去十年,可替代能源的經濟收益已發生顯著改變。”瑞德電力、能源與基礎設施集團全球總監兼副總裁比力西克表示,“盡管公共事業單位依然需要使用傳統能源以滿足成熟經濟的能源需求,不過他們也正采用可替代技術多元化能源發電組合。”
數據顯示,所有形式的公共事業級太陽能技術發電成本均已大幅下跌。過去一年,光伏發電技術的成本下降近20%,過去五年,降幅高達80%。在全球很多地方,相比于傳統能源,公共事業級光伏發電的成本優勢漸顯。“國外很多地方的新能源發電是沒有政府補貼的,成本依然低于傳統能源發電。”比力西克表示。
同時,他也指出,在沒有補貼的背景下,住宅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一般要高于光伏發電廠。
地區差異造就成本不同
以上研究機構通過對各國的比較研究得出了結論:從英國和德國將“碳排放”成本考慮在內始,陸上風能對燃煤、燃氣發電已經完全具有成本競爭優勢。英國陸上風能的平均度電成本,在2015下半年達到每兆瓦時85美元,而燃氣和燃煤則高達115美元;德國陸上風力發電成本每兆瓦時為80美元,天然氣118美元,煤炭106美元。
“在一些地區,可再生能源發展已經超過了化石能源,這不足為奇。”中國能源網能源分析師吳昊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這種現象在不同的地區會有差異,因為同樣一座燃煤電廠的建立、運行、維修及燃料的成本,在中國和歐洲是不一樣的。“類似的,一年中風力旺盛不間斷的區域和風力頻繁起滅的地區,風力發電廠的電力產出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