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基本面
過去5年里整個風電行業裝機容量,其中華銳占比
海外市場銷售數據因出口風機容量相比國內總裝機容量太小,暫不考慮
從2007左右開始,華銳風電和整個風電行業一起野蠻生長,年復合增長率接近100%,直到2011年行業出現產能過剩,并開始了歷時3年去產能過程。行業低谷在2012年,2013年下半年行業開始復蘇。
經過三年的痛苦去產能,行業洗牌完成,形成金風科技為第一梯隊,遠景、明陽、聯合動力為第二梯隊,其他廠商為第三梯隊的相對穩定的市場結構。去產能開始時,華銳的市場份額23%(2010年),去產能完成行業復蘇開始時,華銳的市場份額為5.7%(2013)。隨后的2014年,風電補貼政策發生變化,確定于2016年開始下調,政策變化導致的搶裝潮刺激行業再一次迅猛增長,然而這并沒能拉高華銳的市場營收, 2015年華銳的市場份額進一步下探至1.43%,反而使得市場份額進一步向第一、第二梯隊集中。可以說,在整機業務領域,華銳已經被淘汰出局了。風電行業客戶集中、產品壽命長(20年)的兩個特點,決定了華銳的整機業務基本上已經失去了起死回生的可能。
通常情況下,一家公司的價值來源于兩方面,一方面是它的凈資產,另一方面是它在現在和未來創造利潤的能力。在第二點“創造利潤能力“方面,華銳的主營業務——風力發電機整機業務已經看不到有任何價值。曾經建設的巨量產能不僅不是優勢,反而成了需要不停輸血的負擔。過去開拓維護的客戶關系,因為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太差,把人都得罪光了,留下一堆官司。產能和客戶關系此時都成了華銳的負價值,且看不到轉正的希望,只能隨著時間慢慢清零了。
華銳風電凈資產價值分析
經營成華銳這個樣子,負債是實實在在的負債,資產已經不是實實在在的資產了。挑幾個資產項目做個粗略的折算,如下表所示。
折算說明:
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賬款,折算系數分別為80%和70%,是考慮到華銳的產品和服務一直很差,經常收不回尾款,或者拖很久才能收回部分。
存貨折算系數30%。這個是考慮到風機價格一直在跌,而且這些存貨很可能還是前幾年的產品,需要拆零件做運維備件用。這樣算來這些存貨值不了幾個錢,30%差不多了。
固定資產折算系數為30%。這些固定資產以偏遠區縣廠房為主,考慮到華銳的產能利用嚴重不足,放在那兒年年虧錢,這些固定資產的價值就在于拆了賣廢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