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力發電龍頭—龍源電力(00916.HK),12月10日于香港交易所(136.9,-2.10,-1.51%,經濟通實時行情)正式掛牌上市。
頭頂“新能源”概念的光環,龍源電力在港掀起一股風電投資熱潮,成為資本市場“新寵”,受到中國人壽(39.5,-0.80,-1.99%,經濟通實時行情)及其母公司集團、惠理基金、美國富商WilburRoss、東亞銀行(32.15,-0.25,-0.77%,經濟通實時行情)主席李國寶家族、恒基地產(57.2,-0.35,-0.61%,經濟通實時行情)主席李兆基以及中投等熱捧。市場認購情緒高亢,最終以8.16港元招股價區間最高端定價,集資175億港元,成為2009年全球集資額排行第八大IPO,
新能源投資熱潮初現
乘搭國家政策東風起航的龍源電力,無疑給投資者帶來無限遐想。市場對龍源電力IPO所表現出的狂熱,仿佛為新一輪新能源投資潮預熱。
國家能源局稱,我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總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我國風電規模將達到1億千瓦以上。目前,國家正通過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基地促進風電規模化發展,將風能資源豐富的西北和沿海地區建成六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至2008年底,我國風電裝機達到894萬千瓦,但離目標規模的1億千瓦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而在低碳經濟的主題下,電網、智能電網配套的儀表、開關等電力設備變得炙手可熱。就龍源電力而言,風機的采購成本(不包括增值稅)占建設風電場整體成本60%-70%。華能新能源產業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世明曾形容風機市場:發電商要比設備供應商著急。
其中,電網的建設甚為重要,電網配套跟上才能使得風電場的向外輸電實現經濟效益。
“我可以提供一個數據,今年前10個月,電網投資為2488億元,發電端的投資是2323億元,電網投資首次超過了發電端的投資。”中銀國際研究副總裁姚圣認為,風電上游板塊的表現甚至比下游發電商更為亮麗。
正如一位從事新能源開發和投資的人士所言,發展清潔技術、環保新能源,這些都是眼下全球的新共識。可以預計,未來資本市場向可再生能源板塊轉移的趨勢不可逆轉。
CDM項目乃錦上添花
然而好事多磨,12月2日,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前夕。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以下簡稱CDM)執行理事會(EB)因為懷疑中國利用產業政策“套取”CDM補貼,拒絕給予中國10個風電項目出售減排量的資格,并指這些發電廠在無需接受任何碳補助就可以自立生存。
龍源電力的消息人士證實,公司旗下項目也身在其中,“但公司方面尚未接到正式通知,一旦接到會視情況提出上訴。”此事似乎為龍源電力的前景罩上了一絲烏云。
CDM,是《京都協議書》框架下發達國家履行溫室氣體減排義務時采取的交易機制之一。所謂CDM計劃,主要是將發達國家的資金引導向發展中國家,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發展中國家經核準后的減排量,將可獲得聯合國的相關補貼,每個單位價格為10-15美元。截至2009年4月,國家發改委批準的CDM項目接近2000個,在聯合國CDM執行理事會注冊成功的項目接近500個,排在世界首位。
CDM項目更是中國風電(0.92,-0.02,-2.13%,經濟通實時行情)企業收入的部分來源。龍源電力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09年9月,龍源已經注冊了116個CDM項目,其中21個已經在聯合國CDM執行理事會注冊,申請的項目中有115個為風電項目。龍源電力稱,CDM的銷售“對我們的其他收入凈額的貢獻將會與日俱增。”2007年、2008年,龍源電力的CDM項目銷售額分別為人民幣2960萬元和人民幣1.17億元, 分別占龍源電力其他收入項目的17.5%和30%。到了2009年上半年,CDM項目的銷售已經和2008年全年的銷售額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