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華銳風電先后兩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股價“跌跌不休”。2013年3月7日,華銳風電公告稱,經自查發現,2011年度財務報表的有關賬務處理存在會計差錯。2013年5月29日、2014年1月12日,公司分別收到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通知書》,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2014年4月28日,華銳風電發布公告,自2014年5月5日起,上交所對其實施退市風險警示,A股股票簡稱由“華銳風電”變更為“*ST銳電”。華銳風電深陷虛增利潤丑聞以及“裁員門”輿論漩渦之中。
尉文淵下臺,創始人團隊重新執掌公司,“大連重工系”王原被選為董事長,劉征奇接任總裁。然而,一年零兩個月之后,王原于2014年7月辭去董事長職務。華銳風電董事長由副董事長陶剛代理。
深陷債務危機的華銳風電多次掙扎在生死一線邊緣,頻頻上演“生死時速”。2014年12月26日,華銳風電需要兌付有權回售的2011年第一期公司債券(債券代碼“122115”、債券簡稱“銳01暫停”)本息共約27.6億元,而其實際可用于償還債券的資金僅6.53億,后股東萍鄉市瑞華豐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手相救才免于危局。
2015年初,證監會對華銳下達處罰決定,華銳高層開始集中出走,管理層“大換血”,華銳前景愈加撲朔迷離。
2015年11月20日,華銳風電2011年度虛增利潤的信披違法案件塵埃落定,財務造假坐實:2011年,華銳風電時任董事長韓俊良為粉飾上市首年業績,安排公司財務、生產、銷售、客服等4個部門通過偽造單據等方式提前確認收入,提前確認風電機組收入413臺,虛增2011年利潤總額2.78億元,占2011年利潤總額的比例為37.58%。
2017年1月,韓俊良涉嫌違規披露重要信息案一審公開宣判,法院認定韓俊良犯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11個月,共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2017年中旬,華銳風電僅剩下姜松江一位副總,大股東也頻頻易主。
業內普遍認為,高管層的變動無助于改善公司財務虧損境況,對改善公司業績于事無補。華銳做多虧多,“九死一生,積重難返”。
為了扭轉頹勢,華銳風電將重點轉移至海上風電及運維市場。據《能源》記者查閱資料了解,2017年華銳風電執行訂單和儲備訂單完成28.95萬千瓦。同時緊跟大連國電投、大連大唐儲能項目,明年基本可實現落地。華銳風電確認在2018年底前完成供貨的訂單70 萬千瓦,保內機組平均可利用率達到97.34%,后運維市場已簽訂的訂單總額超過1.1 億元。
2017年,華銳風電推出了基于智慧技術的新一代SL5.X大型海上智慧風機,將著力滿足近海及深遠海風力發電需求,力求實現5-6MW間最佳配置。華銳風電目前已著手開展SL8.X大型海上風電機組技術的研發工作,新機型將實現功率等級在8MW-10MW可變、適應各類風區、具備臺風生存能力等特點。
雖然華銳風電發布2017年業績預盈公告,但據《能源》記者測算,2017年扣除非經常損益后仍然虧損,主營業務艱難。一位不愿具名的風電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能源》記者采訪時表示,華銳轉戰海上風電和運維市場仍舊難挽頹勢。“華銳產品質量一直是問題,風電制造行業的玩法已經和早前幾年不一樣了,只能勉強支撐,在資本市場層面有被借殼的可能。”
上述人士表示,“華銳風電系特定時期的產物,如若不是行業整體復蘇,華銳的努力成效不足以對公司業績產生實質性的改善,救贖之路依然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