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與四川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今日聯合發布的簡報《中國風電海外投資有望助力南亞和東南亞盡快實現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指出:2014-2018年,南亞和東南亞成為中國海外風電投資的主要增長點。中國企業在南亞和東南亞通過股權投資建成的風電項目累計裝機達397.5兆瓦,并仍有1362兆瓦的風電項目正在建設或規劃中,總計為該區域貢獻超過1700兆瓦的風電裝機。
綠色和平基于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全球風電數據庫,統計并梳理了中國企業在過去十年中的海外風電投資狀況,發現中國參與建成投運的超過498.5兆瓦風電項目裝機全部建成運行于“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的2014-2018年,而其中約80%的裝機位于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在巴基斯坦,中國企業過去五年以股權投資形式參與的風電項目貢獻了當地36.8%的新增風電裝機,推動了當地可再生能源事業的發展。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顧阿倫教授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政策利好帶動了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海外投資更好更快地發展。中國風電海外投資加碼發展中國家,不僅為中國企業擴展了海外市場,更能夠推動當地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高質量的可再生能源海外項目可為東道國帶來就業、經濟和環境等福利。可再生能源投資一方面與中國提出的綠色“一帶一路”等倡議的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相契合,另一方面也能夠切實幫助東道國盡快擺脫對煤炭等傳統能源的依賴,有利于東道國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目標。
未來中國在南亞和東南亞仍有廣闊的風電投資前景。然而,目前中國企業在投資海外風電項目時,仍然面臨著融資成本過高、項目融資過少、融資模式與項目開發的實際資金需求不匹配等諸多困境。這些融資規模和渠道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海外投資的發展。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資深項目主任劉君言博士表示:“可再生能源產業已經成為全球投資熱點。在氣候變化不斷加劇的當下,企業、投融資機構、政府部門應通力協作積極應對氣候風險,降低可再生能源投資成本,擴大可再生能源資產配置,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綠色和平建議:中國的海外投資主管部門和政策性金融機構應為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資提供更多的政策、資金和技術支持,從而在更大程度上幫助亞洲發展中國家實現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
該簡報為綠色和平“中國海外能源投資十年分析”系列報告的第一期。“中國海外能源投資十年分析”系列報告將從風電、光伏和煤電等角度回顧中國過去十年海外能源投資的發展趨勢和環境影響,并對未來的能源投資給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