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680MW海風項目開標,引起市場熱議,海風忽然進入平價時代。
1、海風產業鏈殺價,降幅約40%
近日,浙江680MW海風項目開標,其中中廣核象山開標均價4440元/kW,華潤蒼南開標均價4562元/kW(含塔筒),較2020年的采購均價7000元/kW降幅約達40-50%,低于此前市場預期的平價項目5000元/kW附近的價格,降幅驚人。
在此價格下,考慮剩余的項目成本,造價有望做到12000元/kW,已經在該地區實現平價。根據券商測算,在該價格下,假設3200個利用小時數,可實現IRR約8%左右。
2、陸上風電之后,海上風電價格為何暴降?
此前,陸上風機招標價格今年以來大幅下降28%。如今海上風電在有補貼的情況下主動選擇大幅降價搶份額,主要原因:
1)22年起國補完全退出,倒逼海上風電產業鏈殺價。
2)和陸上風電類似,風機大型化帶來單位成本下降。依據華潤的招標公告,預計投標機型以5-8MW為主。
3)風電場的規模增加。例如本次華潤的蒼南項目容量達400MW。根據各沿海省份規劃的十四五海風裝機計劃,未來5年的年均海風規劃裝機約10GW,好于市場預期海風平價進程過久帶來的裝機下滑預期。
3、搶份額,讓利下游
根據華潤的蒼南項目,若按不含塔筒的口徑計算,某公司的投標價格已經低于3500元/kW,有虧錢的可能,制造端的利潤被動擠出。
但是平價后,也為風電的發展贏得了更多的機會,特別是在目前光伏被上游牽制,不斷漲價的背景下,未來風電或許會吸引更多的新能源運營商的目光。
目前,光伏組件的報價已經超2元/W,對于絕大多數的企業來講,IRR已經低于6%。反觀風電產業鏈的降價,IRR可以達到8%。因此,新能源運營商將成為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