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3-10-20 來源:能見APP 瀏覽數:611
10月18日下午,金風科技海上風電培訓中心副主任馬春玲在風電從業人員安全培訓研討會暨GWO中委會年會上發表題為《海上風電從業人員能力提升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主題演講。
2023年10月16日-19日,2023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23)在北京如約召開。作為全球風電行業年度最大的盛會之一,這場由百余名演講嘉賓和數千名國內外參會代表共同參與的風能盛會,再次登陸北京,聚焦中國能源革命的未來。
本屆大會以“構筑全球穩定供應鏈 共建能源轉型新未來”為主題,將歷時四天,包括開幕式、主旨發言、高峰對話、創新劇場以及關于“全球風電產業布局及供應鏈安全”“雙碳時代下的風電技術發展前景”“國際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及投資機會”“風電機組可靠性論壇”等不同主題的21個分論壇。能見App全程直播本次大會。
10月18日下午,金風科技海上風電培訓中心副主任馬春玲在風電從業人員安全培訓研討會暨GWO中委會年會上發表題為《海上風電從業人員能力提升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主題演講。
以下為發言全文:
各位行業前輩、新老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金風科技馬春玲,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分享是關于海上風電從業人員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整體來說分成四個部分。首先會簡要闡述一下國內海上風電裝機從業概況。第二部分面臨從業情況,一線人員會面臨怎樣的風險?第三方面,我們風險來對應的必備能力。第四方面出自于金風科技的思考以及建議。
我們通過行業的數據,包括分析,到2023年底,風電裝機規模預計達到4.3億千瓦,包括太陽能、風電,其中新增裝機達到1.6億千瓦,同比增長超過33%,我這個數據會比jakob lau Holst的數據保守一點,根據國家能源局預測到2023年新增風電并網總規模在55GW左右,據此GWO預估到2026年中國風電的新增要超過60GW,其中海上風電超過10GW,這樣我們根據進一步的推算,到2023年到2027年以來負荷增長也會超過5%的增速。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也去從整個產業鏈角度看從業人員大家日常的工作環境所面臨的風險源,從在一個項目最開始的勘查設計,大家有沒有人是去過海上風場的,可以舉手,主要還是集中在前面兩排大家更多的經驗和體驗。從項目開始勘查設計,到機組在海上運輸、吊裝環節,包括升壓站基礎安裝施工環節,以及過程當中海纜的輻射,整體生命周期風場運維,所有環節走下來會發現,大概有一些方面是我們從業人員比較更多面臨的一些風險。我們風場立在海上也好,陸上也好,它都會跟城市有一些區別,通常都會人煙比較稀少,有可能會理解為像似一個孤島,對于人員的要求,需要有安全意識,因為我們有高處,有涉水,也有作業,我們會有人員落水、交通意外、機械傷害,包括高處墜落、物體打擊、火災爆炸等等這樣一些風險的可能性,所以對于這樣復雜的環境,人員的整體能力要求會比較高。
我們當中有一個特殊情況,會發現海上風電作業很頻發的風險是落水的事故,因為我們從業人員需要頻繁的進行各式各樣的轉移,這些轉移包括了船舶到碼頭轉移,也包括了船舶到船舶的轉移,還會包括從船舶到風機和升壓站的轉移,當然也有一些場景當中有機組和直升機的轉移動作,所以頻繁在大海當中轉移,人員落水風險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
另外,是高處作業的風險。當然高處作業貫穿我們從風場施工建設,以及到全生命周期運維所有環節當中。比如在機艙、塔筒、葉片安裝吊裝所有的環節,還有剛剛提到的高頻轉移當中,也包括日常運維工程師一線作業的時候,在塔筒內攀爬的時候,也包括維護葉片,在機艙外各項作業,以及在機組外的一些作業。因為從業人員目前來說,大多數國內法規要求我們參加應急管理局的高處作業培訓,當然有越來越多的同行重視到全球功能組織,高處作業培訓給大家帶來更多的跟一線正式相關的更扎實的培訓課程。
無論是涉水、涉高,今天還看到有很多裝備伙伴來到了現場,因為整體環節,我們非常認可裝備的復雜性也很大,學習難度也會有一些,比如在海上需要穿戴氣脹式救生衣、涉及到安全帶、救援逃生器、速差器,還會乘坐船舶,還會涉及到船用救生衣,也包括剛性的導軌自鎖器以及柔性自鎖器等等,對于從業人員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在緊急情況之下,加上以上各種風險,我們理解為對人員綜合能力要求會非常高。比如,在涉及到高處速降逃生,如果在塔筒內遇到任何一些風險該如何去速降逃生?包括老師在去到不同的客戶,不同項目現場的時候,有的時候升降機也可能會遇到各種臨時的情況,從業人員會面臨更多突發的情況,在緊急情況之下升降機該如何逃生也都是我們需要去掌握的能力。
無論是嚴寒酷暑,還是寒冬的季節,人員在戶外作業的時候,尤其高處作業的時候有可能會面臨高處墜落,或者意識喪失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不僅是我們需要有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更加重要的是需要去救援同行從業人員的能力,對大家來說是更大的挑戰。當然日常的急救更不要說了,其實全球風能組織的急救課程還是會跟日常紅十字會有非常大的差別,以金風培訓中心舉例來說,我們在應急救護課程當中有20個案例庫,有投資了包括江蘇1個億資產,建了大大小小的系列平臺,我們在模擬任何風場環境、人員受傷情況之下該如何實施急救等等,總體而言會對人員綜合能力要求非常高。
我們也看了一下國外的數據總結。2021年報告的事件,其中前三的事故分別是提升作業的環節,高處環節、搬運環節,以及進出場環節當中,事故主要發生的場所仍然聚焦在風機、船舶,當然工作環節集中發生在機組上事故占了40%,發生在船舶上事故會38%,陸上相對安全一些總體是21%。
在這樣一個整體風險分析之下,我們會理解為人落水、交通意外、火災爆炸、高處墜落、受限空間是從業人員面臨的風險,他與之對應的掌握的能力,應該是安全跳水能力,包括海上求生能力,當年水下升壓站爆炸,事故報告也出來了,大家看下來最后一個人員他之所以失聯了,是因為他跳到水里身上安全衣沒有了,幫助前面每一個人做了確認之后,自己就犧牲了,安全跳水的時候安全裝備該如何更正確去使用,也是對一線人員的考驗。包括人員轉移、物品轉運,因為海上機組作業的時候會涉及到大大小小物資轉運,也會包括消防意識、高處能力以及救援能力。
整體方案,目前來說也是在國內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幫助和支持之下,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海事局在2021年12月份出臺了專項法規,也是國內首次法規出臺,能夠提供了海上設施作業人員安全培訓的要求,能夠幫助人員提高在海上作業相關的能力,點對點提高,當然在應急管理局低壓電工、高壓作業也都比較熟悉,當然需要全方位打造風電行業的能力還是來自于全球風能組織的系列課程。
我們也回顧了一下目前來說國內整體全球風能組織各家機構的情況,會發現最近三年以來是在一個上升趨勢的,2021年的時候當時中國有18家GWO機構,目前到10月份已經增長到23家,23家當中主要還是分布在沿海一帶,當中江蘇是擁有GWO機構最多的一個省份,目前數據看下來有6家,當然天津也有4家。
中國整體對機構做了回顧,平均下來中國機構有6個課程模塊,6個課程模塊都集中在全球風能基本安全培訓方向當中。當中山東海洋吳總公司也是國內首個擁有GLA Offshore模塊的培訓機構,金風科技也是國內首個擁有高風級、高級救援的培訓機構。目前來說金風科技也是國內全球功能組織最多模塊的一個培訓機構。
各個機構擁有的模塊認證的基本情況,也在此給大家做一個分享。這個實時更新于10月11號之前。
方案與建議方向,我們這邊理解還是要更多的朝一站式安全技術風電角度去解決,在此機會給大家分享一下金風科技的培訓機構,我們是國內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擁有15個課程模塊的培訓基地,目前涉及到風電行業以及特種作業行業兩個行業,在行業領導支持之下,包括金風集團高管支持和幫助之下在江蘇鹽城,今年11月份也是培訓中心成立10年,在浙江溫州去年各級領導關懷之下成立了南方的培訓中心,截至目前通過實操培訓為行業輸送人才超過3.3萬人次。
也非常感謝在過往過程當中,來自于開發商、同行、產業鏈的各位同仁給予了我們特別多的支持與信任。
在過往,也是感謝各方面協會的認可,給予了我們一些榮譽,這個一定也是鼓勵我們繼續努力,不斷前行的動力。
培訓中心也是非常榮幸成為中廣核、龍源、三峽,成為非常優質客戶的合作伙伴,感謝大家的信任。
歡迎大家去江蘇鹽城培訓中心實地了解情況,大家所熟知的是培訓中心打造了國內唯一的可以實現電閃雷鳴,全年恒溫恒濕實景環境的培訓中心,目前海上求生實訓平臺可以提供兩項課程。一條路針對我們在國內出海的人員,大家可以取得交通部海事局的資質。另外,國內企業在國際上發展勢頭很猛,大家出國的時候感謝大家選擇了我們全球風能組織海上求生的課程。
當然,我們在建立培訓中心之初,我們擁有一個18米高處作業平臺,可以實現單雙人速降,內外爬梯攀爬,這是全球風能組織高處作業的課程主題,同樣為了進一步滿足同行需求,我們在前兩年建了室內10米高的平臺,也是可以實現我們,它是綜合的平臺,包括高處作業、提升機也包括了高級救援的系列課程,我們也具備傳統的全球風能組織應急救護、消防、人工搬運以及升降機系列課程。
當然,昨天下午也感謝CWEA,感激GWO,包括集團很多領導和行業小伙伴,昨天也見了面,在這次展會E4-A09展臺和行業伙伴帶來了展示,如果大家感興趣明天上午還會有一場,大家可以去現場做了解。
主要風機高級救援課程,它是屬于GWO高階課程,高階課程是我們出去作業之后遇到風險了,該如何互相幫助進行救援,它解決的是人員在機艙塔筒塔機、輪轂任何一個位置受傷了,該如何去施救,我相信可能我們國內雖然沒有報告數據,但是對于整個行業來看一定也都是發生過這樣一些血的教訓,當然一站式培訓中心還提供特種作業的這樣一些系列培訓,總之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從業人員,來一趟,該取的證,該拿的資質和證書一次性都到位。
以上是整體安全的解決方案。
在技術這塊,我們理解的是,安全它是基礎的功效,我們需要提高發電量,甚至在規避風險的時候需要有專業技術能力,開發了系列專項技術的課程。我們有基本的技術課程,比如全球風能組織機械壓、電氣安裝,包括風場管理。
借此機會給大家做一個匯報,我們每年也會盡到一些社會責任給到高校,給到還沒有來到行業的從業學生提供一些幫助和支持,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我們鹽城是十三五期間全國海上風電發展最迅速的地方,所以我們也是得益于這樣的產業環境,作為應屆生大家所了解的在我們培訓中心都可以得到實踐,每年也是感謝客戶支持,像華能新員工都會在開展新課程,課程內容都是不斷精進迭代,根據客戶實際情況不斷優化課程,我們每次面對新員工培訓的時候老師也比較忐忑,最開始發現一個班上有學財務的,有學人力的,也有學電氣壓的,有本科的、碩士的、博士的,都不妨礙大家來感受課程,我們所有培訓都有閉環,都有考核,學生們真的很努力。應屆正從最基礎的開始,當然從去年開始也為大家提供半年時長的新員工培訓,相對來說更深入一些,涉及到很多故障的處理。
借此機會把視頻補充一下,這是一個很短的內容回顧。
除了新員工培訓,還有很多專項技術培訓,也會聯合行業不同組織給大家發放不同證書,今年很榮幸得到客戶信賴,我們去新疆開展了場站的培訓。
這是新員工的成長培訓,它的目標包括課程管理都做了非常多的突破和創新。
今年重點工作匯報還是得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年是有國賽,我們很榮幸得到客戶的信任支持,從今年3月下旬開始幫助國賽客戶,過程當中,包括三峽、華能客戶給予了我們很多的支持和信賴,最終在上個月的全國風力發電運維職業技能競賽當中,國電投12名選手全部包攬了國賽前三等獎,金銀銅都是老師學生們日以繼夜忙碌出來的結果,我們金風科技培訓中心所有師資力量都是自有師資,當然我們背后也會有很多的行業前輩,給我們很多的幫助支持,背后也會有集團的各位專家給予支持。這23名選手當中,18名全部獲獎。
謝謝大家!
(根據演講速記整理,未經演講人審核)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demannewmaterials.com/news/show.php?itemid=71277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東方風力發電網
微信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