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風能展上,遠景重磅推出了EN-270/14MW海上智能風機。這是繼“明星產品”EN-252/14MW后,遠景立足海上成熟Model Z模塊化平臺推出的又一大功率海上利器。

Model Z平臺產品功率等級可快速拓展至20MW+,葉輪直徑可拓展至300米以上。但在本次展會上,遠景選擇推出最適宜當前市場的14MW機型。對業主而言,更大的功率和風輪可能提升發電量和經濟性,但從長遠收益考量,必須以可靠性為前提。
基于可靠的模塊化設計Model Z平臺,遠景選擇14MW功率配備新一代270風輪,能夠應對多種工況海域場景,完全契合當前海上風電市場現狀,可以說是海上“單30”政策以來,唯一能夠實現深遠海中低風速平價的機組。在展會現場,鑒衡認證中心向遠景能源頒發了Model Z海上風機新品認證證書。

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常務副主任王巍
給遠景能源頒發證書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為降低度電成本,機組單機容量越來越大,風機產品快速迭代,讓海上風機大型化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越來越大機組的下線,讓風機可靠性變得更加重要。因為對業主來說,單機容量越大,成本壓力越高,一旦出現故障停機,損失也就越大。
同時,隨著近海風資源開發趨近飽和及用海限制,中國海上風電正迎來新的拐點,深遠海正成為海上風電發展新方向。全國深遠海海上風電規劃共布局41個海上風電集群,預計總容量290GW,是近海的三倍。深遠海海洋環境復雜,氣象水文惡劣,遭遇臺風、地震帶等幾率更大,建設成本、輸電成本、運維成本更高。這意味著,深遠海對海上風機的可靠性要求更為嚴苛。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遠景重磅推出了EN-270/14MW深遠海智能風機。與深受市場歡迎的EN-252/14MW一樣,都是來自極致模塊化設計的Model Z平臺,借助模塊化產品開發和超15年帶齒輪箱技術路線傳承,保證產品可靠性基因傳承。并通過自研自制,全面把控從子系統到大部件,從設計到工藝全流程的風險把控。
模塊化設計平臺對風機可靠性的提高是顯而易見,也更容易得到業主的認可。EN-252/14MW是基于Model Z平臺發布的首款面向高風速區域的大功率智能風機,已成為海上風電“明星產品”,是2022年國內最早拿到批量訂單的大型化商業機組。已批量交付粵港澳大灣區最大風電場、中國廣核集團惠州港口1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二期,成為目前市場批量交付最大兆瓦海上風機。

已批量最大兆瓦海上風機
Model Z平臺首款EN-252/14MW產品
而最適合當前市場開發現狀的EN-270/14MW是遠景借助Model Z平臺,兼顧當前供應鏈和技術的成熟度,遞進開發符合深遠海場景的拳頭產品,必將取得更佳的成績。
更高可靠性、更低度電成本
為解決市場變化對風機可靠性帶來的嚴苛挑戰,遠景在產業鏈各環節堅持“長期主義”。堅持對基礎學科長期深耕,用技術創新解決成本、性能、質量的不可能三角。
遠景能源自創立以來一直堅持自研核心部件,用技術穿透產業鏈,一路打開了變頻器、變槳系統、發電機、葉片、齒輪箱、主軸承等關鍵部件設計與制造的“黑匣子”。
強大的自研體系不僅保證高性能和高可靠,更帶來多元化的柔性供應鏈, 目前遠景已實現核心戰略部件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與國產供應鏈供應,助力EN-270/14MW機組大部件實現100%國產化。
堅持“長期主義”,讓極致可靠性成為遠景持續踐行的海上風電準則。自2013年在江蘇豎立起中國第一臺自主研發的4MW海上智能風機,遠景海上機組已穩定運行十年,并通過技術創新在中國風電發展史上創造了多項第一,截至2022年底累計海上裝機容量3.899GW,從南到北遍布浙江、江蘇、山東沿海諸省。

同時,為降低度電成本,提高整體效率,遠景在生產、運輸、吊裝、運維等整條產業鏈中不斷找尋降本、增效的空間。
遠景的智能基因從產品開發最初就貫穿始終,集成開發流程以高效產出的理念同步開發大兆瓦機組制造、運輸、吊裝環節的工藝工裝,工程增效30%以上。Model Z平臺的極致模塊化設計,搭配同步開發的自研工裝,實現工藝策略靈活調度,保證制造、運輸、吊裝同樣高效。
以吊裝船為例,遠景可依托項目實際參數進行定制化工藝方案開發,降低吊裝船起吊高度要求多達10米,使市場上適用吊裝船只數量增加近四成,有效擴大設備可尋范圍、降低吊裝費用,支撐項目快速投建完工。集成開發流程以高效產出的理念同步開發大兆瓦機組制造、運輸、吊裝環節的工藝工裝,工程增效30%以上。
在大部件更換方面,基于全產業鏈技術,遠景目前已打造全面覆蓋齒輪箱、葉片、發電機、主軸系統等所有大部件維修更換的專用工裝工藝,擺脫對大型起重設備的依賴,大幅節約相關的處置成本。如通過模塊化側懸桁架吊的方式更換變壓器,可降低80%成本。
在智慧運維方面,遠景借助伽利略超感知系統,實時監測葉根、輪轂中心、傳動鏈、塔筒等各處的系統載荷,利用數字孿生模型實現對重大子系統和部件有效的狀態感知,為風機全生命周期運行提供智能監控和安全保障,延長部件壽命,降低運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