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江西、湖南與廣東、廣西四省交界的地方,橫亙著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延綿1400多公里,被稱為五嶺,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秦漢早期,五嶺是五個軍事戰略要塞。
到了現代,“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首《七律·長征》讓五嶺更廣泛地走進了大眾視野。
作為南嶺的代表性山脈,兩千多年來,五嶺歷經從要塞到大山的變化。而在新時代綠色與可持續發展理念下,一座座風電場以大山為地基拔地而起,推動能源轉型的步伐。
因海拔高、遮擋少,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風能,獲得更高的風速和更穩定的氣流,在山地或山脈上建設風電場成為備受青睞的選擇之一。
五嶺之一的萌渚嶺,地處湖南與廣西交界處,具備開發風電的優異條件:風能資源豐富,風速分布集中,風向穩定,可利用小時數較高,因此幾年前這里建起了一座山地風電場,稱為萌渚嶺風電場。
該風電場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縣界牌鄉、井塘瑤族鄉東南側的山脈上,海拔在600m~1050m之間,裝機容量50MW,為湖南江華電網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

萌渚嶺風電場
在永州市內,除了萌渚嶺風電場,協合運維還為其他3座臨近風電場提供運營管理服務。4座風電場分布集中,為運維模式變革提供了良好契機,于是協合運維將其作為試點項目,初探新能源電站無人化運營管理的可行性。
協合運維基于已建設的湖南集控中心,將原來分散在電站內的運行人員統一到集控中心,將維護人員集中到新成立的江華檢修中心,并建立切合的運營流程和制度,初步構建起電站“集中監控、無人值守、區域檢修、統一規范管理”的科學管理模式。
電站運營和運維服務與數字化的融合是無人化場站建設取得突破的關鍵。該項目中,協合運維不僅利用集控中心進行遠程監控、告警,讓潛在風險及故障的處理更加及時準確,還利用軌道機器人、熱成像儀等工具進行線下巡檢,利用無人機進行輸變電線路智能巡檢,大大提高了服務效率和電站的綜合管理水平。
最終試點項目成功落地,協合運維對“集中監控+區域檢修+場站無人值守”模式的探索,將4座風電場的服務人效比提升近35%。目前該模式已在其他符合條件的區域進行模式復制并持續優化,這也將是應對未來更大規模新能源電站運營管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風從山上來,電送千萬家。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綠色之風源源不斷地從四面八方匯聚成強勁電力,送往家家戶戶。作為新能源資產穩定、可靠運營的保障者和守護者,協合運維不斷嘗試打通新能源電站運營管理中的痛點和堵點,堅持服務模式的創新和標準體系的升級迭代,未來將持續提供高質量的專業服務,做好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