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面對風電資源條件和系統調節能力與國外差距大的現實情況,國家電網公司充分發揮了大電網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的優勢,最大限度地保證了風電并網消納,有力地促進了我國風電的健康快速發展。但同時,解決局部地區棄風問題,推動我國風電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相關各方果斷決策、快速行動,加快建設特高壓電網。
需電源與電網“雙輪驅動”
記者:風電是一種綠色能源,但供給不穩定,電能品質差,那么應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
曾鳴:風電隨機波動,它的出力特性與我們的用電需求正好相反。白天人們用電量大的時候風比較小,后半夜大家不用電了風反而更大;北方地區冬春季節必須火電供熱的時候風比較大,夏秋季節火電機組可以靈活調度的時候風反而小。
由于風電波動快,客觀上需要一定規模的靈活調節電源與之相匹配。歐美等國快速跟蹤負荷的電源比例普遍較高,如西班牙為34%,美國高達47%。相比之下,我國風電富集地區電源結構單一,靈活調節電源不足2%,特別是冬季供熱機組比重大,“以熱定電”,基本沒有調峰能力,因此必須建設一定比例的能夠快速跟蹤負荷的電源做支撐。
從電網整體特性看,電網規模越大,不同地區用電負荷特性和風電場出力的互補性越強,用電低谷時段消納風電的能力也越強。如通過蒙西電網與京津唐電網聯絡線,低谷時段蒙西風電的消納能力提高了50%。
國外風資源相對分散,能夠就地消納,而我國風資源主要集中在“三北”(西北、華北、東北)地區,遠離負荷中心,經過幾年的“大躍進”,風電裝機量已遠超本地的消納能力,很可能出現“大量裝機、大量棄風”的危機。東中部地區將長期保持電力負荷中心的地位,電力市場規模大,調峰資源豐富,具備大規模消納“三北”風電的市場空間和系統條件。
需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
記者:面對風電資源條件和系統調峰能力與國外差距大的現實情況,我國應如何應對呢?
曾鳴: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充分發揮了大電網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的優勢,加快風電送出工程建設,推動了風電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最大限度地保證了風電并網消納,為我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國家電網也成為全球風電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電網。
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未來我國將重點建設9個大型風電基地,2020年風電裝機1.69億千瓦,占全國風電規劃裝機的85%。其中,7個大型風電基地位于“三北”地區,占全國規劃容量的72%,而“三北”地區用電量僅占全國的15%,大規模遠距離消納是必然選擇。這些風電基地距離東中部負荷中心800到3000公里,超出了500千伏交直流經濟輸電距離,繼續采用500千伏輸電技術難以滿足外送要求。
因此,面對風電發展的諸多挑戰,迫切需要相關各方果斷決策、快速行動,加快建設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培育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構建風能等新能源開發利用、高效配置、安全運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