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風科技總裁王海波
2014年是金風科技成立第16周年,在過去16年的歷程里,金風在全球已有超過20GW的裝機量,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超過1.5萬臺風機為社會貢獻著清潔能源。在近幾年的風電行業整合之后,金風科技依然保持我國行業的龍頭地位并更加鞏固。
10月22日,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上,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海波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針對風電行業近期出現的新動向,王海波給出了金風人的解讀。
關于風電價格
記者:最近,國家發改委釋放的風電調價信號,相關征求意見草案中稱,新電價適用于2015年6月30日以后并網的風電項目,金風如何看待此次價格調整預期,又將如何應對?
王海波:風電電價下降是必然趨勢,無論是政策制定者還是風電設備制造商都希望風電度電成本越來越低,唯其如此,風電才能不斷被更多電力用戶接受。為此,金風在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其中包括我們剛發布的GW115/2000機型,將風能資源的捕捉區域下探到風速5.2米/秒的范圍。同樣,金風提供的老機型產量提升解決方案也是為了更好地利用風能。通過技術進步不斷降低風電度電成本是金風作為一個科技型企業的職責所在。面對可能的價格調整,我們不會因為短期可能出現的“搶裝”而興奮,也不會為其后可能出現的“低潮期”而恐慌。因為,經歷過了多次行業起伏,金風對此已很淡定,我們深知只有把產品質量做上去、把度電成本降下來才是企業勝出的關鍵。金風人有一個根植的信念:風電在可再生能源中競爭能力最強,風電也是最商業化的可再生能源,如果沒有棄風限電,風電的度電成本會比現在還低。有這樣的方向指導,堅信風電前景已成金風人的信念,不會因一時一刻的波動而動搖。
記者:您認為現在是風電價格下調的合適時機么?
王海波:任何新能源政策的出臺都要服務于國家的大政方針,要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各種政策都應該服務于國家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戰略,風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將會上升為未來扛鼎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的主力地位。而從國外經驗來看,電價調整也需要更長的準備時間。比如,德國會公布5年后的電價,然后每年會公布電價變化趨勢,這樣相關企業研發、投資都更有計劃。如果只給企業幾個月的時間來調整研發或投資戰略,會給行業帶來很大波動。為了在風電價格降下來之前竣工,一些風電業主已經開始搶裝,如果在不適合的氣候條件下施工,可能會給工程質量留下隱患。另外,一旦出現搶裝過度,可能出現合格產能不足的情況,就會有一些生產質量不過關的企業借機進入這個行業,這也會給風電行業留下安全隱患。
總之,我們接受風電上網電價下降的預期,但在具體調整時間和執行力度上,應該充分地考慮與行業發展的情況。另外,風電的投資主體是多元化的,政策調整也要考慮到多元化投資主體的回報率,而不應該只考慮部分企業的利益。“過山車”式的發展節奏對整個行業來說都不健康。
記者:伴隨著風電價格下調的預期,關于實現“風火同價”的呼聲也很高,您如何看待“風火同價”這種說法?
王海波:我們要按照同一個標準看“風火同價”,我們要考慮到煤電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影響的修復成本,如果把該成本考慮在內,風電同煤電相比更具有競爭力。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要按照能源的碳生命周期來研究其成本,也就是說,一種能源從最初采礦或設備制造開始產生的碳排和這種能源到了發電期減少的碳減排都要跟蹤統計。如果從碳生命周期來研究能源,據我所知,風電的成本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