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管理委員會由電網企業、發電企業、售電企業、電力用戶等按類別選派代表組成,國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機構和政府有關部門可以派員參加市場管理委員會有關會議。
問:企業和用戶如何進入市場成為交易主體?
答:《關于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和規范運行的實施意見》明確,市場成員實行注冊管理。
省級政府或由省級政府授權的部門,按年度公布當地符合標準的發電企業和售電主體,對用戶目錄實施動態監管。
進入目錄的發電企業、售電主體和用戶可自愿到交易機構注冊成為市場交易主體。
交易機構按照電力市場準入規定,受理市場成員遞交的入市申請,與市場成員簽訂入市協議和交易平臺使用協議,辦理交易平臺使用賬號和數字證書,管理市場成員注冊信息和檔案資料。
注冊的市場成員可通過交易平臺在線參與各類電力交易,簽訂電子合同,查閱交易信息等。
問:推進發用電計劃改革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答:《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推進發用電計劃改革,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關于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發用電計劃改革的總體思路:
通過建立優先購電制度保障無議價能力的用戶用電。
通過建立優先發電制度保障清潔能源發電、調節性電源發電優先上網。
通過直接交易、電力市場等市場化交易方式,逐步放開其他的發用電計劃。
在保證電力供需平衡、保障社會秩序的前提下,實現電力電量平衡從以計劃手段為主平穩過渡到以市場手段為主,并促進節能減排。
問:公益性電力服務是實現電力普遍服務的基礎,這部分用戶議價能力較低,甚至無議價能力。放開發用電計劃的同時,將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優先購電?
答:為保障無議價能力的用戶用電,《關于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建立優先購電制度的要求,提出了四項保障措施:
一是發電機組共同承擔。優先購電對應的電力電量由所有公用發電機組共同承擔,相應的銷售電價、上網電價執行政府定價。
二是加強需求側管理。在負荷控制系統、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基礎上,建立完善國家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在前期試點基礎上,逐步形成占最大用電負荷3%左右的需求側機動調峰能力,保障輕微缺電情況下的電力供需平衡。
三是實施有序用電。制定有序用電方案。出現電力缺口或重大突發事件時,對優先購電用戶保障供電,其他用戶按照有序用電方案確定的順序及相應比例分擔限電義務。
四是加強老少邊窮地區電力供應保障。加大相關投入,確保無電人口用電全覆蓋。
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同時,將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優先發電?
答:為保障清潔能源發電、調節性電源發電優先上網,《關于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建立優先發電制度的要求,提出了四項保障措施:
一是留足計劃空間。《實施意見》明確,各地安排年度發電計劃時,要充分預留發電空間。其中,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余熱余壓余氣發電按照資源條件全額安排發電,水電兼顧資源條件、歷史均值和綜合利用要求確定發電量,核電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兼顧調峰需要安排發電。
二是加強電力外送和消納。《實施意見》提出,跨省跨區送受電中原則上應明確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比例。
三是統一預測出力。《實施意見》明確,調度機構統一負責調度范圍內風電、太陽能發電出力預測,并充分利用水電預報調度成果,做好電力電量平衡工作,在保證電網安全運行的前提下,促進清潔能源優先上網;面臨棄水棄風棄光情況時,及時預告有關情況,及時公開相關調度和機組運行信息。
四是組織實施替代,同時實現優先發電可交易。《實施意見》要求,修訂火電運行技術規范,提高調峰靈活性,為消納可再生能源騰出調峰空間。鼓勵開展替代發電、調峰輔助服務交易。
問:售電側市場放開后,有哪些市場主體可以從事售電業務?
答:《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向社會資本開放售電業務,多途徑培育售電側市場競爭主體,有利于更多的用戶擁有選擇權,提升售電服務質量和用戶用能水平。
《實施意見》明確,電網企業對供電營業區內的各類用戶提供電力普遍服務,保障基本供電,承擔其供電營業區保底供電服務;發電企業及其他社會資本均可投資成立售電公司;擁有分布式電源的用戶,供水、供氣、供熱等公共服務行業,節能服務公司等均可從事市場化售電業務。
售電側改革后,參與競爭的售電主體可分為三類:一是電網企業的售電公司;二是社會資本投資增量配電網,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三是獨立的售電公司,不擁有配電網運營權,不承擔保底供電服務。
《實施意見》還明確,同一供電營業區內可以有多個售電公司,但只能有一家公司擁有該配電網經營權,并提供保底供電服務。同一售電公司可在多個供電營業區內售電。
問:《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對售電主體的準入和退出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按照簡政放權的原則,《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對售電側市場的準入和退出機制作了創新性安排,這是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中的一個亮點。
準入機制方面,將以注冊認定代替行政許可的準入方式,以降低行政成本,實現有效監管,提升工作效率。重點是“一承諾、一公示、一注冊、兩備案”。
“一承諾”,就是符合準入條件的市場主體應向省級政府或省級政府授權的部門提出申請,按規定提交相關資料,并做出信用承諾。
“一公示”,就是省級政府或省級政府授權的部門通過“信用中國”等政府指定網站將市場主體是否滿足準入條件的信息、相關資料和信用承諾向社會公示。公示期滿無異議的納入年度公布的市場主體目錄,并實行動態管理。
“一注冊”,就是列入目錄的市場主體可在組織交易的交易機構注冊,獲準參與交易。
“兩備案”,就是在能源監管機構和征信管理機構備案。
退出機制方面,《實施意見》明確,市場主體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嚴重違反交易規則和破產倒閉的須強制退出市場,列入黑名單,不得再進入市場,并由省級政府或省級政府授權的部門在目錄中刪除,交易機構取消注冊。市場主體退出前,應將所有已簽訂的購售電合同履行完畢或轉讓,并處理好相關事宜。
問:把《關于加強和規范燃煤自備電廠監督管理的指導意見》作為配套文件之一是出于什么考慮?
答:我國自備電廠主要集中在鋼鐵、水泥、電解鋁、石油化工等高載能行業,分布在資源富集地區和部分經濟較發達地區,機組類型以燃煤機組為主,燃煤自備機組占70%以上。2014年,我國自備電廠裝機容量已超過1.1億千瓦,約占當年全國總發電裝機容量的8%左右。
自備電廠在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促進資源富集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自備電廠的建設和運營也存在不少問題,如:未核先建、批建不符現象較嚴重;能耗指標、排放水平普遍偏高,與公用機組有較明顯差距;運營管理水平偏低,運行可靠性較差;參與電網調峰積極性不高,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不夠等。
隨著自備電廠裝機規模的擴大和火電行業能效、環保標準的提高,進一步加強和規范自備電廠監督管理,逐步推進自備電廠與公用電廠同等管理,有利于加強電力統籌規劃,推動自備電廠有序發展;有利于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提升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水平;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有利于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因此,《關于加強和規范燃煤自備電廠監督管理的指導意見》從規劃建設、運行管理、責任義務、節能減排、市場交易、監督管理等方面對燃煤自備電廠的規范化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以營造自備電廠和公用電廠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
問:并網自備電廠參與市場交易應符合哪些條件?遵守哪些規則?
答:《關于加強和規范燃煤自備電廠監督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燃煤自備電廠成為合格市場主體及參與市場交易的相關要求。
在準入條件方面,《指導意見》提出了5項要求:一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達到能效、環保要求;二是按規定承擔國家依法合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以及與產業政策相符合的政策性交叉補貼;三是公平承擔發電企業社會責任;四是進入各級政府公布的交易主體目錄并在交易機構注冊;五是滿足自備電廠參與市場交易的其他相關規定。
在交易規則方面,《指導意見》明確,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成為合格發電市場主體后,有序推進其自發自用以外電量按交易規則與售電主體、電力用戶直接交易,或通過交易機構進行交易;擁有自備電廠但無法滿足自身用電需求的企業,按規定承擔國家依法合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以及與產業政策相符合的政策性交叉補貼后,可視為普通電力用戶,平等參與市場購電。
問:配套文件已經出臺,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將步入全面實施的關鍵階段。請問:電力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目前進展如何?
答:《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發布后,地方政府、電力企業和社會各方面對電力體制改革高度關注。配套文件形成后,隨著具體政策的進一步明確,許多地方提出了開展多種類型電力體制改革試點的要求。截至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已批復云南省、貴州省開展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深圳市、內蒙古西部、安徽省、湖北省、寧夏自治區、云南省、貴州省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還有一批省份即將開展售電側改革試點,以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為主、多模式探索的改革試點格局已經初步建立。
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方面,云南省、貴州省是典型的電量外送省,具有開展市場化交易的強烈需求。兩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電力體制改革工作,提出了系統周密的試點方案,較好兼顧了改革目標和各方面利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操作性,符合中發9號文和配套文件確定的改革方向,體現了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的原則。將云南省、貴州省作為第一批試點,有利于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有利于形成差別化探索的試點格局,有利于保障電網運行安全和供電安全,也有利于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
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面,在深圳市、內蒙古西部率先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基礎上,今年以來,我委又將安徽、湖北、寧夏、云南、貴州列入先期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并在試點范圍以外的地區同步開展了輸配電價摸底測算工作。按照各地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第一個監管周期為三年(2016—2018年)。目前,我委已經批復內蒙古西部電網首個監管周期輸配電準許收入和電價水平,這是我國第一個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測算的、能夠直接用于電力市場交易的省級電網獨立輸配電價。通過成本監審核減不相關、不合理成本,降價空間主要用于降低蒙西電網大工業電價每千瓦時2.65分錢,降價金額約26億元。
下一步,我委將按照鼓勵基層創新、支持多模式探索的原則,積極支持有改革意愿、有可操作方案的地區開展試點,指導各地細化試點內容、完善配套措施、突出工作重點,充分調動各方面參與電力體制改革的積極性,確保試點工作規范有序進行,蹄疾而步穩地推進電力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