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人:余梁為,三一集團總裁助理、三一重能營銷公司總經理
余梁為:平價時代,三一重能堅持做靠譜的合作伙伴
自2015年以來,經過一系列重大戰略性調整,三一重能以全新的形象在風電領域中動作頻頻,市場份額穩步擴大,已經躋身行業前列。10月14日-16日,三一重能攜最新技術和產品強勢登陸202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20),向外界釋放出其希望在風電市場中更進一步的強烈信號。期間,三一集團總裁助理、三一重能營銷公司總經理余梁為在接受《風能》雜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國家提出碳中和目標的大背景下,風電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期,三一重能將繼續加大投入,圍繞“品質”“誠信”守好底線,做產業鏈上下游靠譜的合作伙伴,為客戶創造價值,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
余梁為,三一集團總裁助理、三一重能營銷公司總經理
《風能》:國家提出的碳中和目標成為本屆CWP的最熱話題,10月14日,三一集團董事、三一重能董事長周福貴也在大會上以企業代表的身份簽署了《風能北京宣言》,旨在推動這一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的順利落地。在此背景下,您如何看我國風電產業的未來發展?
余梁為: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時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作為實現該目標的關鍵支撐,未來40年,國家肯定會加大發展清潔能源的力度。清潔能源將不僅成為新增電力裝機中的絕對主力,還會在存量市場中逐步取代傳統化石能源,如此方能實現2030年和2060年的目標。目前發展較為成熟的新能源只有風電、光伏。經測算,至少在接下來的10年中,風電與光伏每年的新增裝機容量不能低于1億千瓦。
具體到風電,正如《風能北京宣言》中所言,“十四五”期間,每年的新增裝機容量不能少于5000萬千瓦;2025年后,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于6000萬千瓦。所以,整個行業的中長期走勢會是非常向好的。大家應該注意到了,在《風能北京宣言》發布后,新能源上市公司的股價集體大漲,表明資本市場對產業的未來有很高的期待。
《風能》:面對新一輪機遇期的來臨,三一重能的發展目標是否會做出調整?
余梁為:此次國家提出碳中和目標,在我國風電產業的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也是三一重能必須充分抓住的最佳發展機遇期。就長期而言,三一重能追求的目標始終是中國品牌,世界一流,它是三一集團的數一數二經營戰略在風電業務板塊中的具體體現。
大家都知道,三一重能在2015年左右進行過重大的戰略性調整。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的市場占有率以及口碑得到迅速提高,已經贏得市場的認可。2019年,三一重能的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在國內排第十,今年的排名有望大幅提升。
下一步,三一集團會將風電作為一大核心業務板塊進行經營,加大相關的投入,這不僅限于風電整機制造,更會擴展至新能源投資等領域。
《風能》:雖然前景廣闊,但我國風電行業在“十四五”期間需要完成平穩過渡到平價上網這一緊迫任務,您如何看?針對于此,三一重能是如何規劃產品與技術研發布局的?
余梁為:平價上網是風電行業必須邁過的一道“門檻”,當然,它也只是一個過渡,在不遠的將來,風電必然會走向低價上網。因為面對全社會用電成本下降這一硬性要求的約束,隨著步入市場化發展,風電需要同各種電源形式展開競爭,取勝的關鍵在于不斷降低度電成本,這樣才能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基于產業發展所需,“十四五”期間,三一重能將把產品與技術研發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針對“三北”中高風速地區,主打大兆瓦機組,推出5.X MW甚至更大單機容量的陸上風電機組,降低初始投資和施工建設成本。針對中東南部低風速地區,聚焦高塔架、長葉片技術的應用,提高機組的捕風能力。此外,我們還會結合集團的整體部署,加快實施數字化轉型,提升風電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水平。
目前,三一重能已經在穩步開展這些工作,并取得階段性成果。在今年的CWP上,我們針對“三北”平價大基地項目與中東南部低風速市場,分別推出了4.X MW機型和3.X機型,它們具有平臺化、智能化、高發電性能、高可靠性等優勢,能夠實現最優的度電成本。
其中,4.X MW機型被命名為“領航者平臺”,因為它不僅采用了行業領先的智能控制策略降載,通過精準優化結構設計,有效減輕了整機的重量,同時還首次運用箱變上置到機艙的技術,在縮短建設周期的同時,大幅降低征地、后期維護以及連接電纜的成本,并減少自耗電。
《風能》:集團層面將如何整合資源,從而為新能源業務的開展提供更好的支撐?
余梁為:三一集團的主營業務是裝備制造業,2019年的銷售收入突破了1000億元。裝備制造業與新能源產業休戚相關,風電項目建設離不開土建施工、機組吊裝設備。尤其是伴隨風電機組朝著大型化方向發展,體積和重量越來越大,塔架越來越高,對更大噸位吊裝設備的需求會更加迫切,這也是三一集團的優勢所在。對此,我們正在設計一款專門用于高塔架、大兆瓦風電機組吊裝的起重設備,能夠滿足陸上4.X MW及以下機型的吊裝要求。
此外,考慮到當下我國海上風電施工安裝能力較弱,三一集團計劃依托廣東珠海地區的海洋重工業務布局,在“十四五”期間發力海上風電工程裝備制造。
《風能》:除了增強自身能力,產業鏈合作也變得愈加重要,三一重能一直以何種姿態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余梁為:長期以來,三一重能始終堅持做產業鏈上下游靠譜的合作伙伴,它包括兩層內涵:
一是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品質改變世界”是三一集團為外界最為熟知的經營理念之一。三一重能將這一理念滲透至風電領域,在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也建立起完善的質量管控體系,按照航空航天質量體系標準來打造風電機組的質量,力爭為客戶提供更高發電性能與可靠性的產品。
二是做嚴守承諾的企業。三一重能秉持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做出的承諾,必須兌現;接手的訂單,就一定要按時交付,堅決做到不讓任何一個客戶因為等待我們的設備交付而影響項目的開發。因此,我們在接訂單前,都會全面分析自己的產能,堅決不接超過自身能力的訂單。
《風能》:能否以具體的案例對上述理念加以闡述?
余梁為:2019年8月,三一集團召開董事會,為應對近兩年風電開發提速的態勢做出兩個決定:一是堅決執行之前簽訂的低價訂單;二是在產能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接一些新訂單。
為此,我們細致梳理了自身的生產、供應體系,針對薄弱環節提前做足準備。在2015年的戰略性調整中,我們已經剝離了非核心資產,只專注于整機、葉片、發電機等重點環節,并在這些方面積累起一定的優勢,為當前的保交付奠定良好基礎。
比如,受制于模具數量、成型時間等因素,葉片最容易成為提高整機制造產能的瓶頸部件。三一重能擁有自主設計、制造葉片的能力,并于2019年在湖南投產了一個新的葉片廠。此外,為了解決巴沙木緊缺的問題,我們從2019年6月開始就派出了一個二三十人的采購團隊常駐厄瓜多爾,最大限度保障原材料供應的穩定。
對于齒輪箱、軸承這類需要采購的部件,我們向長期戰略合作伙伴提前支付了預付款,來鎖定他們的產能。同時,我們并不會坐等部件廠商供貨,而是安排專人與之對接,協助他們剖析哪些環節可能會出現問題,并借助三一集團在全球范圍內搭建起的強大供應鏈體系,幫助他們解決零部件的采購問題。
通過這些舉措,雖然我們的生產經營活動一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干擾,但整體上是可控的,從關鍵部件到整機,都逐步實現了比較順暢的交付,預計全年能夠供應1400臺風電機組。CW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