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能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國務院國資委的要求部署,審時度勢、前瞻謀劃,制定了《若干意見》、“1466”和“四新”能建戰略,全面提升價值創造,強化“三力”擔當,加快“四大轉型”,“十四五”期間整體發展格局發生了全方位、深層次、系統性變化。
今天分享深訪談——對話中國能建資本與金融事業部(司庫管理中心)總經理王一淮。

用好用活資本市場多元化融資渠道,用新用優專業化金融工具,對優化資產和資金配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至關重要。中國能建資本與金融事業部扎實推進《若干意見》、“1466”和“四新”能建戰略落實落地,堅定不移聚焦“聚好財、用好財、理好財”做好資本金融工作,釋放戰略疊加最大勢能,在不斷戰勝市場風險挑戰中持續增強服務能力、提升價值創造,以高水平產業金融為高質量發展“四新”能建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問題一圍繞推進《若干意見》、“1466”和“四新”能建戰略落實落地,資本與金融事業部結合自身功能定位提出了哪些管理思路、重點舉措,取得了什么工作成效?
資本與金融事業部以突出圍繞集團主業和產業鏈上下游開展資本運作和金融業務,突出提升金融業務的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和貢獻度,突出提高資產和資金配置能力“三個突出”為重要導向,統籌開展籌融資、資本運作、資產證券化等工作,聚焦“聚好財、用好財、理好財”持續完善金融業務管控體系,全面強化金融業務能力,著力優化資本資產結構和金融資源配置,統籌平衡發展需求與資源稟賦,公司金融業務的服務能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一是金融創新力度不斷加強。多方突破開展權益融資,“十四五”期間,創新發行綠色、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創新品種債券超495億元;以市場化債轉股、國調基金返投等方式實現權益融資超600億元;積極運用金融支持政策,組織申報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獲得資金支持超25億元。多元渠道實現成本壓降,以綠色信貸置換、LPR轉換、存量項目貸款壓降等渠道,通過打包融資、總分聯動、重點督導等,全合同周期降低融資成本超200億元。多維創新促進資產盤活,2022年發行60.13億元內遂高速長江經濟帶類REITs,貢獻利潤近10億元;2024年發行葛洲壩生態環保“綠色+可持續”雙貼標權益類REITs,成功走出權益融資新路徑;多項金融產品創全國同類型首單紀錄,各類金融產品屢創同期新低,獲多家權威機構頒發獎項13個。

全國首單出表型高速公路基礎設施類REITs
二是產融結合活力不斷釋放。深入開展金融業務優化調整,首次開展金融子企業授權管理,指導金融子企業降融資成本、控融資風險、促優質項目融資落地,精準服務主業。財務公司通過貸款、創新央企保函互認等為成員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支持;融資租賃公司通過設備租賃拉動成員企業EPC項目;基金公司著力提升平臺作用和服務水平,管理認繳基金規模持續增加;保理公司融資融智搭建供應鏈金融平臺,業務辦理量穩步提升。
三是金融服務創效不斷提升。深化總對總金融合作,建立“1+2+4+N”對接機制強化金融資源整合,牽頭開展銀企高端對接,截至2024年末,合作銀行已增至29家,形成了可落地的戰略合作機制;創設產融結合工作機制,首次組建金融專家庫,防范業務風險、促進重大事項落地;授信規模突破1.9萬億元,AAA企業增至8家。精準以融促產,推出新能源融資13種支持模式,大力拓展綠色金融;建立電建企業發展金融支持十二條舉措,致力改革攻堅。打造多層次資本運作體系,凝聚系統合力推動A股定增,指導專精特新企業開展上市前期工作,積極探索公募REITs;特別是頂住市場壓力,圓滿完成易普力重大資產重組及配套融資,重組規模53.57億元,配套融資13.39億元,重組完成后成為國內最大的民爆上市公司,被國資委作為典型案例分享。

國務院國資委司庫體系建設二期現場驗收
四是從無到有打造司庫系統,從有到優升級司庫功能。圍繞國資委司庫體系建設工作部署,系統搭建“43101”司庫體系建設框架,穩步推進“信息化+數智化”,堅持“財務+司庫”雙核驅動,達成信息、資金、管理“三集中”目標,司庫關鍵指標水平位于建筑央企前列,全面建成具有能建特色的司庫體系。打造數智監督閉環體系,落實穿透監管要求,搭建各類風險指標與模型,識別整改風險事項,風險防控向技防技控轉變。獲評國資委司庫體系建設中期驗收“優秀企業”;建設經驗在國資委、地方國資、行業協會交流;獲得有“業界奧斯卡”之稱的CGMA全球年度最佳數字化管理會計創新獎、中國卓越司庫獎等5項榮譽。
問題二過去一年,圍繞金融業務發展、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資本與金融事業部取得了哪些突破性進展?
2024年,公司金融業務持續釋放潛力與動能,以資金融通支撐和服務集團主營業務,以產融結合、融融協同推進實現金融創新,以集團主業與金融緊密結合產生價值疊加效應,集中展現了“四個新”面貌。

建筑類央企首單30年信用債券成功發行
一是新手段增權益。靈活調整權益融資策略,發揮金融總對總優勢,積極主動爭取金融機構支持,存量超160億元權益融資資金順利接續,平均融資成本顯著壓降;以市場化債轉股等工具全年新增權益融資超90億元;特別是組織發行全國首單水務資產“綠色+可持續”雙貼標權益類REITs,這是集團首單權益并表類REITs,是未來權益融資的重要方向。
二是新結構降成本。搶抓市場窗口,首次發行30年期公司債券,全年發行10年期及以上期限債券募資金額合計90億元,融資結構大幅優化。在融資期限拉長、流動性壓力減輕的同時,綜合融資合同利率持續下降,帶息流動負債占比較年初持續降低,債務融資利率下降超過50個基點,實現融資成本和融資結構“雙優化”目標。

中國能建榮獲“財界奧斯卡”CGMA全球管理會計中國大獎
三是新模式引資源。授信規模持續增長,其中,協調困難企業授信405億元;指導四家金融子企業差異化、特色化、專業化發展,財務公司委貸、保函增長23.7%、16.9%,融資租賃公司拉動EPC超50億元,基金公司管理實繳基金規模超80億元,保理公司能信平臺規模超17億元。
四是新平臺添效能。司庫數智平臺全面上線,重構金融資源管理體系,境內外賬戶實現100%全可視,境內日均資金集中增長10.4%,境外美元資金調劑規模破億。入選國資委司庫建設白皮書,為央國企司庫建設貢獻能建智慧。
問題三圍繞全面深化系統改革,資本與金融事業部計劃如何壓緊壓實改革主體責任,用好改革“加減乘除”法,服務成員企業發展?
2025年,經濟形勢仍然嚴峻,但公司改革優勢逐漸體現、發展潛能逐漸擴大,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將繼續堅決深化《若干意見》、“1466”和“四新”能建戰略,立足事業部本質,堅持價值導向,著力實施“創效賦能年”計劃,圍繞資本與資源布局,加大金融創新賦能力度,以“五放”舉措推進改革再深化,推動公司“十四五”規劃高質量收官,筑牢“十五五”開新篇基礎。
一是高質量創新做“加法”,增強發展動能。開放權益融資路徑,服務主業發展,增強和提升護航主業能力。把握“穩住樓市股市”契機,力爭再融資上半年落地;主動直接下場組織,穩步開展傳統權益融資,積極研究實施創新權益融資模式,助力子企業降杠桿,打開發展空間,例如今年1月17日,金融部指導投資公司成功發行中國能建首單以水電站為資產、以“鄉村振興”為標識的權益型類REITs,權益凈增加12.61億元,預計可使投資公司資產負債率下降4.18%;創新基金合作模式,力爭引入外部基金增厚權益;積極探索其它資本運作機會,推動符合條件的子企業取得實質性進展,發揮上市平臺作用,加大并購重組力度。
二是高效益運營做“減法”,轉換主體機能。釋放降本增效空間,突出價值創造,助力和支撐集團增利創收。把握“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契機,在降成本、穩增長上出實招,進一步推動低成本融資替換、存量壓降、增量更優,搶抓債市窗口降成本、優結構,綜合融資成本持續壓降。在治虧上創價值,繼續在資金、擔保方面幫扶困難企業,助力治虧脫困,為困難企業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

中國能建成功發行10億元建筑央企首單“綠色+科技創新”雙貼標中期票據
三是高水平協同做“乘法”,匯聚改革勢能。疏放重點領域動能,堅持融合創新,促進和保障戰新產業全面發展。強力支撐“四大轉型”,資源最大程度向戰新產業和融合類項目傾斜;加大海外支持力度,加強國際資本市場金融工具研究與實施,擴大內外資銀行、海外基金等融資渠道,直接推動烏茲光伏等一批項目融資落地。釋放金融子企業活力,把牢功能定位,深化和升級產融結合。加強金融子企業業務指導,研究分析子企業發展的剛需點、難點、痛點、堵點,加大內部資金融通力度,以有限的金融資源差異化支撐企業發展;推進業務創新,為所屬企業融資融智,助力資產盤活,推動產融結合更加多元、更有價值。
四是高標準風控做“除法”,提升管理效能。發揮司庫監督效力,秉持底線思維,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落實國資委穿透監管要求,全面開展司庫監督;強化司庫數智化成果運用,樹立“防險化險也是創效”的理念,剖析過往案例經驗,舉一反三,引領子企業防范風險于“治未病、治初病”,化解風險于“治已病、治大病”,有效降低整體風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