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在整個風電產業鏈中處于強勢低位,但長期以來,國家對風電并網安全問題頗為不滿,電網長期承受巨大壓力。此次通過“低電壓穿越”標準出臺,電網順利將全部壓力傳導到風機制造商身上。為此,整個風機制造行業將要承擔高達60億-70億的改造成本。
李勝茂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低電壓穿越改造”60億-70億市場規模,是按照目前全國風機裝機2萬臺,減去1.5兆瓦以下的風機的數量,再按照每臺改造費用40-50萬計算得出。
李勝茂進一步解釋,這60億-70億改造費用,70%由風機制造商完全承擔,另外30%由風機制造商和風電場共同承擔。兩者共同承擔的情況有兩個條件,第一是風機制造商和風電場在簽訂合同時,并沒有規定一定要達到“低電壓穿越”。第二是該風機的改造成本實在太大,風機制造商實在無法自己承擔。
這項標準無疑讓利潤越來越薄的風機制造業雪上加霜。目前業內的利潤已經下降到了15%以下,與前幾年不可同日而語。
而整個“低電壓穿越”改造中受益最大的無疑是電網。之前也有多數專家質疑改造風機是否能從根本上解決風電并網安全的問題。李勝茂給出的答案是,解決風電并網安全有兩種途徑,其一是對風機進行“低電壓穿越”改造,其二是對電網進行智能電網改造。
而擁有完全支配地位的電網目前不愿意做出行動。李勝茂還介紹,智能電網的改造是一個系統工程,其成本目前難以計算。目前國家對智能電網的建設完成目標定在2020年,遠水解不了近渴,風機低電壓穿越改造不得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