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勝劣汰推進行業發展
兩會期間,原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現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張平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光伏、風電設備等新興產業出現了產能過剩,風機產能的利用率不到70%。
“我認為任何一個行業都會面臨這個過程。產能過剩的原因,是高端產品進行低端重復建設的問題。”張傳衛說,“幾百人的企業,買了部件進行組裝,這可以算產能嗎?既沒有技術、也沒有業績,這些不應該算是產能。”
張傳衛同時認為產能過剩也有好處,不僅可以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優勝劣汰,還可以推動行業的整體發展。
“發展快,問題暴露的就快。當然,這個過程中市場資源會重新配置,企業實力的排序也會發生改變,就看哪個企業的創新能力比較強。”張傳衛說。
近年來,我國風機成本逐年下降,一方面得益于技術進步,一方面也得益于產品的國產化。與發達國家相比,雖然風機制造水平仍處于落后階段,但已經形成一定能力,正處于自主開發和吸收相結合的狀態。
“核心部件、重要的集成技術還需要積累,這就不僅僅是開發的問題了。”張傳衛說。
談及海上風電發展,張傳衛認為,目前我國海上風電的規劃已經非常完備。重點應該放在推進商業化海上風電場的開發,同時要形成開發機制和電價機制。此外,海上風機產品都還沒有經過驗證,海上風電的運維仍有待改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