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訊:大規模風電消納一直都是世界性難題,與國外相比,我國的風電消納問題更為突出。
一是我國風資源集中、規模大,遠離負荷中心,蒙西、蒙東、甘肅、冀北4個地區風電裝機總規模占全國的50%,風電量僅占國的10%,難以就地消納,這與歐美國家新能源資源分散、就地平衡為主的發展方式有很大不同。如美國、西班牙等國80%以上的新能源是分布式接入10千伏及以下電網,規模較小,就地消納。
二是風電建設速度超出本地區電力消納能力的增長速度,風電并網規模超出電網外送能力。“十二五”以來,東北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5.6%,但并網風電年均增長25.3%,風電并網的增速遠遠高于當地電力需求的增長。據中電聯電力供需預測顯示:預計2014年送受電力參與平衡后,東北區域電力供應富余仍達到20GW,加之外送能力的不足,是造成電力富余的根本原因。盡管2013年在各界的努力下棄風情況有所好轉,但吉林、甘肅、蒙東、河北、黑龍江、蒙西等地的棄風率仍在10%以上,其中吉林和甘肅棄風率仍高達20%左右。
三是我國風電集中的“三北”地區電源結構單一,抽水蓄能、燃氣電站等靈活調節電源比重不足40%,冬季供熱機組占火電比重超過90%,調峰深度只有10%左右。而歐美等國快速跟蹤負荷的燃氣電站及抽水蓄能比例高,西班牙為34%、是風電的1.7倍;美國高達47%、是風電的13倍。
從局部看,“三北”地區受市場規模小、調峰資源有限等因素制約,如果沒有外送通道的支持,進一步建設大規模的風電場的空間已經很有限。但從全國范圍來看,目前風電僅占電源裝機的比重約6%的份額,盡管中東部地區調峰資源較為豐富,但消納風電的市場潛力并未充分發揮。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大區電網之間的聯系還很薄習,跨區輸電能力不足,風電只能就地消納和平衡,難以在全國范圍內優化配置,導致風電資源的嚴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