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3月28日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文件稱,能源、交通、電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極大。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應重點加強交通、能源、通信方面的基礎設施合作。其中,在能源基礎設施合作方面,“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能源則是重要投資領域。上述負責人表示,中國將推進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
國內部分能源企業也已制定了相關規劃,部分已進入項目實施階段。其中,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舒印彪此前向媒體透露,國家電網公司將依托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的特高壓技術來打造“一帶一路”經濟帶輸電走廊,第一步是實現與中亞五國的電網相聯,共享哈薩克斯坦大型能源基地和中亞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遠期或將實現和蒙古、俄羅斯等國聯網,目前中國已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開展1000萬千瓦的電源建設和電源輸電一體化建設,未來將輸往中國華北地區。
中國電建則依托“一帶一路”戰略,牽頭開展了中巴經濟走廊能源合作規劃、中亞五國可再生能源規劃、東盟清潔能源路線圖、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電力項目投資環境研究等項目。2月15日,中國電建所屬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承建的巴基斯坦薩察爾風電項目在北京正式簽署貸款協議。該項目是中巴能源合作14個優先實施項目之一,也是“一帶一路”建設中第一個完成貸款簽約的新能源項目,協議的簽署標志著中巴經濟走廊首單項目融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