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登科 周英峰)全國能源工作會議5日在京閉幕,這是我國17年來首次舉行的全國性能源工作會議。在全球能源形勢劇烈波動,我國能源發展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考驗的形勢下,這次會議備受關注。
問題與希望同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日益加深,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解決能源安全問題,推動能源發展上水平、上臺階,成為擺在我國面前的一項緊迫而重大的任務。
鍛造可持續保障的能源鏈條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是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保障。
2008年的能源形勢,經歷了過山車般的“夢幻起伏”。上半年,從“油荒”、“電荒”的不時出現,到煤價、油價的持續飛漲,令人印象深刻。煤、電、油、氣、運的一度緊張,使能源供應這個“瓶頸”在經濟運行中再次突顯。
然而,能源形勢的迅速變化讓人始料不及。從2008年三季度起,“油荒”、“電荒”似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相對“過剩”,煤炭、石油價格也一路下滑,能源消費需求下降,能源企業效益減少,能源投資增速放緩。
“經濟形勢的變化對我國能源發展造成了一些不利影響。”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說。
2008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全社會用電量、原油表觀消費量年度增幅,分別同比回落1.6個、9.57個和2個百分點。同時,全年煤炭、石油天然氣投資增幅分別比前三季度下降8個、17.4個百分點,電源項目基建投資完成額也同比下降10.78%。
近年來,能源供應始終是制約我國經濟建設的突出問題。目前,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50%,國內優質能源少、人均占有量低,能源偏緊、資源約束是一個長期的矛盾。
“當前能源需求增長減緩,但不能因此停止能源項目建設。”張國寶指出,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看,我國能源需求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能源發展仍處于增長較快的歷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