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疆棄風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在國內其他省區風光電回暖的背景下成為全國為數不多棄風率上升的省區。作為“一帶一路”經濟帶輸電走廊戰略橋頭堡的新疆,由于受國內風電裝機總量快速增長、工業經濟增長乏力和配套輸變電項目建設滯后等原因影響,今年“棄風棄光”狀況加劇,新能源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尷尬處境。
“棄風棄光”狀況加劇
作為我國新能源儲備最富集的新疆,近年來風光電裝機容量出現“井噴式”增長,排名自全國第八躍升至第二。但由于風電場與電網建設“步調不一”,加之當地特殊的電源結構和受消納能力等因素影響,新疆“棄風棄光”狀況加劇。
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累計光伏發電電量306億千瓦時,棄光量約30億千瓦時,棄光率為10%,其中新疆(含兵團)棄光電量10.4億千瓦時,棄光率20%。僅9月份,新疆棄光率就超過了前九個月的平均水平,達到47%。
新疆哈密地區被國家確定為7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也是全國日照時數充裕的地區之一,具有發展風電、光電的獨特優勢。然而記者從哈密地區經信委獲悉,今年上半年,哈密地區棄風率、棄電率分別達到28.8%和22%,數據創下近年來新高。
新疆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是新疆最大的風電企業,其風電裝機容量占全疆風電總裝機近四分之一。該公司巴里坤風電廠所在的哈密地區巴里坤三塘湖區域核準風電項目裝機容量360萬千瓦,目前已建成風電場130萬千瓦,并網發電115萬千瓦。巴里坤風電廠副廠長楊志偉說,今年前三季度風電廠棄風率達到20%,風電發電量雖較去年同期小幅增長,但基本完全依靠新增風電機組,目前已近一半的風機處于停機狀態。
新能源發展面臨尷尬處境
“目前新疆的棄風棄光現象確實比較嚴重。”新疆發改委電力處處長馬軍說,一方面是受經濟下滑影響。新疆的電力市場空間比較小,企業自備電廠比例高,擠占了公用電廠的市場,致使電力消納能力受限。另一方面是受配套輸變電項目建設滯后影響。風電場、光伏電站的建設周期短,輸變電項目的建設周期長,在同時核準的情況下,后者進度肯定跟不上前者,會制約其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