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預測,到2025年,中國陸上風電平坦地形的度電成本將降至0.34元/度到0.46元/度,復雜地形的度電成本將降到0.34元/度至0.50元/度。
在10月19日舉行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2016CWP)開幕式晚宴上,通用電氣(GE)發布的《2025中國風電度電成本》白皮書指出,中國陸上風電預計要到 2025 年才能完成其在能源結構中的蛻變,真正具備經濟性上的競爭力。
該結論是基于對中國陸上風電度電成本的研究得出的。度電成本(LCOE)高一直是阻礙風電發展的因素之一。MACQUARIE今年6月的獨立風電報告稱,陸上風電的LCOE已經從過去十年里的峰值年2008年的水平降低了24%。
在中國,陸上風電的度電成本仍遠高于燃煤發電,與燃氣發電相當。而到了2025年,白皮書指出,中國陸上風電度電成本最低有望達到0.34元/度。
度電成本簡單來說就是發電項目每千瓦時上網電量所發生的成本,包括固定資產折舊、項目運行成本、維護成本、財務費用、稅金等會計成本,還包括項目占用資本金在規定年限內的機會成本。
為使度電成本的計算更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白皮書設定了一些能被業內人士普遍接受的風電場開發建設和運行指標:50MW項目規模、資產財務周期15年、設計生命周期20年、滿發小時數1600-2300小時/年、初始投資7500-8500元/千瓦、資產價值在設計生命周期末為0。
在上述假設條件下,當前,平坦地形區域的度電成本波動范圍大致在 0.471 元 / 度至 0.668 元 / 度的水平,如果按照等效滿發小時數達到 1800 小時 / 年的水平,其度電成本為 0.596 元 / 度。
復雜地形區域的度電成本普遍要高于平坦地形區域,波動范圍大致在 0.531 元 / 度至 0.755 元 / 度的水平,整體比平坦地區每度電的成本要高出 6-9 分錢,如果按照等效滿發小時數達到 2000 小時 / 年的水平,其度電成本仍為 0.608 元 / 度。由此可見,現階段陸上風電和眾多傳統發電形式相比是競爭力不足的。
對比美國,白皮書指出,從2011年到2015年其度電成本降低了20%至0.39元/度,個別項目甚至可以低于4美分/度,相當于0.26元/度。未來十年,GE預測,美國風電的度電成本有望突破 3 美分 / 度,約合人民幣 0.20 元 / 度。
而中國的陸上風電,若在項目評估審批制度、風資源評選住址、風機選型、技術進步及突破、電網調度優化、精益化運維、數字化工業和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采取更優策略,平坦地形的度電成本將降至0.34元/度到0.46元/度,復雜地形的度電成本將降到0.34元/度至0.50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