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去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占全球四分之一 東方站起“風電巨人”
2016-11-09
來源:經濟日報
瀏覽數:936
“像風一樣快?!边@是近年來國際社會對我國風電成就的贊譽?!笆濉逼陂g,我國風電裝機規模延續“十一五”快跑態勢,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后,第三個邁入我國“1億千瓦俱樂部”的發電類型。
“像風一樣快。”這是近年來國際社會對我國風電成就的贊譽。“十二五”期間,我國風電裝機規模延續“十一五”快跑態勢,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后,第三個邁入我國“1億千瓦俱樂部”的發電類型。2016年上半年,我國風電累計并網容量高達1.37億千瓦。
從東南的蔚藍海洋到西北的戈壁荒灘,從西南的崇山峻嶺到東北的林海雪原,凡是風力資源豐富的地區,總裝機上萬千瓦的風電場已經比比皆是,上百萬千瓦的大型風電基地接連落成,單機容量5兆瓦的大型風機也得到商業應用。
隨著一臺臺風機在神州大地拔地而起,作為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增量最大的能源類別,中國風電裝機已經穩穩占據了世界第一的位置。據全球風能理事會統計,全球風力發電能力2015年達到43242萬千瓦,較2014年增長17%。目前各國風力發電能力前五位的是:中國(14510萬千瓦)、美國(7447萬千瓦)、德國(4495萬千瓦)、印度(2509萬千瓦)、西班牙(2303萬千瓦)。
事實上,我國早在2010年底,風電累計裝機便達到4182.7萬千瓦,繼2009年超過德國后,再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2015年,全國風電產業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全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3297萬千瓦,新增裝機容量再創歷史新高,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29億千瓦,這一數值也占到全球風電裝機容量的四分之一,而在2005年,中國風電裝機還僅占全球的2.0%。
“去年新的風能裝機容量一半都在中國。從2005年開始,中國風電經歷了無與倫比的發展,改變了全球格局,中國現在不僅是可再生能源的領袖,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領袖。”對于中國風電的成就,全球風能理事會主席MortenDyrholm如此稱贊說。
在巨大的市場推動下,我國風電設備制造業從最初的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國產化,到現在已經整體上掌握了風電機組設計和制造技術,并擁有了一定的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上下游產業鏈得到繁榮發展。
就在2015年,我國風電領軍企業金風科技一舉超越丹麥風力發電機制造商維斯塔斯稱霸全球。根據彭博財經公布的數據,2015年,金風科技以780萬千瓦的新增裝機容量位居2015全球陸上新增機組排行榜第一位,進入排行榜前十的中國風電制造商還有國電聯合動力(排名第七)、明陽風電與遠景能源(并列第八),以及重慶海裝(排名第十)。這意味著,全球前十名風電制造企業中,中國已經占據一半。
企業排名上升,反映的是國內風電行業整體實力的提升,結束了長期以來歐美公司在該領域的主導地位。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未經審計的三季度業績,金風科技在手訂單刷新歷史最高紀錄,達到1440萬千瓦。
有了金剛鉆,敢攬瓷器活。在“一帶一路”建設春風的勁吹下,我國風電設備公司積極走出國門,搶占海外市場。遠景能源在德國漢堡成立專門負責海外項目執行的海外工程中心,且團隊全部由歐洲最有經驗的行業專家組成。明陽風電也在海外陸續建成了歐洲丹麥研發中心、美國北卡研發中心。產品銷售至保加利亞、印度、羅馬尼亞、南非等全球各地,構建了東歐、南非、印度、東南亞、北美、澳大利亞等國際化銷售及服務體系。
“雖然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在全國電源結構中的占比仍然比較低。”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朱明對記者直言,2015年,我國風電上網電量僅占總量的3.3%,而整個歐洲已超過11%,德國達到了13%,丹麥更是超過了40%,相比之下,我國風電發展距歐洲等風電強國還有很大的差距,“十三五”期間我國風電行業亟待保持持續增長勢頭。
目前,我國風電正處于由替代能源向主體能源過渡的關鍵節點。2015年,我國棄風限電問題反彈,風電并網消納問題日益突出。在落實“降成本”等供給側改革過程中,陸上風電價格兩次下調,使風電行業更是面臨很大壓力,亟需進一步推動行業布局優化、技術升級與成本下降,盡快成為我國主力電源。
在國電集團副總經理謝長軍看來,中國風電市場下一步的重點發展方向是“上山下海”。事實上,我國風電企業已逐步將開發重點轉向經濟發達、送出條件好、消納能力強、電價水平高的中東部地區。同時,年平均風速低于6.5米每秒的低風速風電市場和海上風電市場也成為開發重點。隨著風機制造技術升級,機組大型化、智能化也將成為必然趨勢。
- 閱讀上文 >> 專家:可再生能源價格下降后不再回升
- 閱讀下文 >> 解讀國家海洋局《關于進一步規范海上風電用海管理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