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對于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推進發展動力轉換,實現“十三五”能源發展起好步開好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近日,《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剛剛通過審議便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焦點。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強調,能源戰略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柱,“十三五”期間要集中力量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特別是新能源并網技術和儲能、微網技術上取得突破。《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也明確指出,優化風電、光伏的布局,力爭用兩年時間將棄風、棄光率控制在5%左右的合理水平。
除此之外,國家能源局在本周還相繼印發了《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和《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水電規劃中明確提出,全國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8億千瓦,年發電量1.25萬億千瓦時,在非化石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風電規劃指出,到2020年底,國內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要確保達到2.1億千瓦以上,同時對每個省份都給出了具體目標;規劃還指出到2020年應達到最低保障性收購利用小時數的要求。
近年來,在環境污染、氣候變化以及能源革命的多重因素影響下,清潔能源在我國發展勢頭迅猛。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累計新增非石化能源裝機2.7億千瓦,2015年末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5.3億千瓦,占全國總裝機比重由2010年25%提高到2015年的34%,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由2010年的8.6%,提高到2015年的12%。
在“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是否還能保持如此良好的發展勢頭?哪些領域將加速發展?中國電力新聞網以及中電傳媒微博、微信、論壇發起關于“能源“十三五”規劃審議通過,哪些領域將加速發展?”的話題征集活動,調查數據顯示,34%的網友認為,新能源并網技術和儲能、微網技術在十三五期間將得到迅速發展;26%的網友認為,分布式能源在“十三五”期間也將迎來機遇;除此之外,20%的網友認為,高效節能技術將成為“十三五”期間能源發展的重點;還有5%的網友認為,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在“十三五”期間將成為能源領域建設重點。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長朱明近日曾指出,我國可再生能源在展現出良好發展前景的同時,還面臨一些挑戰。一是: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不明晰,省間壁壘嚴重;二是棄風棄光棄水問題突出,2016年前十個月全國棄風棄光棄水電量達到980億千瓦時,三是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較大,到2016年6月底已經達到550億元。利用好可再生能源不僅僅關乎我國能源革命,更與我國能否實現巴黎協定的承諾有著密切關系。
那么,在“十三五”期間,究竟如何才能讓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消納?針對該問題,國家電網公司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其勵對記者表示,目前,清潔能源大規模若想得到大規模利用,需改變、改革甚至革命傳統電力規劃、生產、傳輸、調度和用電方式。按照電源-電網-儲能-用電全產業鏈條綜合發展原則,對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各級電網統一規劃、設計、建設。
他指出,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的性能和效率均有待提升,成本需進一步降低。除此之外,發電設備的電網友好和調度靈活性能亟待提升。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納和其他利用方式較少,無電地區可再生能源應用模式也有待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