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近90%的風電CDM項目被聯合國執行理事會(EB)低調退回重審,其核心是EB懷疑中國的上網電價是經過政府精心設計的,即用CDM的收益代替了原本該為政府支出的補貼。如果這一事件得不到妥善解決,脆弱的中國風電行業將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驗。
2009年11月開始,一場關于中國風電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如何最終獲得EB(聯合國執行理事會)批準的討論在小范圍內悄然進行著。
參與這場討論的包括風電企業、CDM咨詢機構、氣候部門、律師界,甚至還有DOE(聯合國執行理事會指定的經營實體)。除了審批機構EB外,幾乎囊括了整個風電CDM產業鏈條。
事情的緣由,是中國大批的風電CDM項目被EB退回重審。中國提交的近百個項目中,成功注冊的不超過10個,也就是說,據不完全統計,近90%的風電項目被EB退回,近兩個月,EB幾乎停止了對中國風電CDM項目的審批。而EB提出的最核心問題就是——懷疑“中國風電CDM項目存在精心設計的上網電價”。
“業主方和咨詢機構方已經與EB進行了四輪的交涉,該解釋的都解釋了,再沒有解決的辦法了。因為這不再是幾個項目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共同面對的難題。”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風電CDM項目經理劉穎接受《能源》雜志記者專訪時說。
風電在CDM所有的項目類型中通常被認為是最容易獲批的,也最符合CDM各方面要求,國內各類被批準項目的三分之二均為風電項目。“2008年之前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注冊成功,需要復核的項目非常少。”河北省CDM辦公室項目經理馮世鈞介紹說。
很突然地,今年開始凡中國提交的風電CDM項目,EB都提出了復審的要求。談到今年和去年在獲批數量上的對比,劉穎用了“特別強烈”四個字。
而“特別強烈的對比”背后,動搖的則是中國整個風電行業的信心。無疑,CDM收益的缺失對業主的打擊將是致命的,因為沒有碳交易這1角錢的收益,“多數風電項目將很難盈利,甚至會虧損”,這勢必會降低投資者的熱情,甚至以此影響到整個新能源行業的發展。
由此看來,在外界眼中一片繁榮景象的風電行業確實正在遭遇著一場“生死劫”。
突遭大批退回
如此大規模的退回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EB,都是極為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