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風電機組的極限載荷和疲勞載荷是影響風電機組及部件可靠性和壽命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來,風電機組制造廠家與有關控制系統研究院所積極合作研究風電機組的最優運行和控制規律,通過采用智能化控制技術,與整機設計技術結合,努力減少和避免風電機組運行在極限載荷和疲勞載荷,并逐步成為風電控制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
3. 8惡劣氣候環境下的風電機組可靠性得到重視
由于中國的北方具有沙塵暴、低溫、冰雪、雷暴,東南沿海具有臺風、鹽霧,西南地區具有高海拔等惡劣氣候特點,惡劣氣候環境已對風電機組造成很大的影響,包括增加維護工作量,減少發電量,嚴重時還一導致風電機組損壞。因此,在風電機組設計和運行時,必須具有一定的防范措施,以提高風電機組抗惡劣氣候環境的能力,減少損失。因此,中國的風電機組研發單位在防風沙、抗低溫、防雷擊、抗臺風、防鹽霧等方面著手進行研究,以確保風電機組在惡劣氣候件下能可靠運行,提高發電量。
3.9低電壓穿越技術應用
隨著風電機組單機容量的不斷增大和風電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風電機組與電網間的相互影響已日趨嚴重。一旦電網發生故障迫使大面積風電機組因自身保護而脫網的話,將嚴重影響電力系統的運行穩定性。因此,隨著接入電網的風力發電機容量的不斷增’加,電網對其要求越來越高,通常情況下要求發電機組在電網故障出現電壓跌落的情況下不脫網運行(fault ride-through),并在故障切除后能盡快幫助電力系統恢復穩定運行,也就是說,要求風電機組具有一定低電壓穿越((low voltage ride-through)能力。隨著風力發電裝機容量的不斷增大,很多國家的電力系統運行導則對風電機組的低電壓穿越(LVRT)能力做出了規定。我國的風電機組在電網電壓跌落情況下,也必須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確保風電系統的安全運行并實現LVRT功能。
4.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4.1國產風電機組設備質量有待提高
由于部分國產風電機組設備質量欠佳,造成風電場可利用率不高。采用國產機組的風電場,其機組可利用率明顯低于采用國際先進品牌的機組,粗略估算整體上要低7%左右。2007, 2008年兩年間,一些風電場業主受到國產設備交貨不按時、不配套,機組調試時間長,調試出來的機組通不過運行考核,風力機和風電場項目不能按時投產的困擾。投入運行的國產機組也曾多次出現大的質量和技術故障,如控制系統、變流器、輪毅裂紋、主軸問題、軸承問題、齒輪箱故障和電機故障等等。
4.2風電制造企業之間面臨激烈競爭
根據2009年10月底的統計,國內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已經超過82家。風電整機產能的擴大雖然緩解了近兩年中國風電機組供不應求的局面,但也預示著我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之間白熱化競爭的來臨。未來幾年,風電設備需求會趨于穩定或增速減緩,市場容量有限。即使風電累計裝機容量2020年達到1.5億千瓦,平均每年也只需新增1200萬千瓦。
目前,風電整機制造業的生產能力僅金風、華銳、東汽三家領軍企業的年產量就已經達到600萬千瓦,上海電氣、湖南湘電、廣東明陽、江蘇新譽、浙江運達、國電聯合動力、重慶海裝等八家的總生產能力也達到400萬千瓦,其余70多家要競爭余下的200萬千瓦。到2010年,我國風電設備的生產能力將超過2000萬千瓦,大大超過國內市場需求,出路只能是開拓國際市場。
4.3某些風電場存在風電的送出問題
我國的風能資源大部分分布在三北偏遠地區和海上,離大城市密集區和負荷中心遠,存在風電的送出問題。如甘肅要建特大型的風電基地,電就是送不出來,原因是電網建設較滯后,原來電網規劃和建設時就沒有考慮到風電的發展問題。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規定,象國家電網、南方電網這樣的電網企業,應該全額收購其電網覆蓋范圍內的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并提供上網服務。但遺憾的是這些規定在現實執行中存在困難,因而風電送出非常明顯地受到制約。有些地方風電場已經建成,機組已經調試完成,由于電送不出來,只好停機或部分停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