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風電發展簡況
風電是目前技術最成熟、最具競爭力的新能源發電技術。開發利用風能資源已成為有效應對能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要措施。近年來,全球風電發展很快,到2009年底,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已達到1.6億千瓦,年均增長30%以上。
我國風電基本與世界風電同步發展,近年來一直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已連續4年翻番增長,2005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約為127萬千瓦,到2009年底,已達到了約2500萬千瓦,躍居全球第二。
2003年以來,緊緊圍繞建立健全風電產業體系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開展了全國風能源普查和詳查工作,摸清了我國風能資源的分布和特點,為風電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提出了七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規劃;二是以特許權招標方式推動風電的規模化發展,并以規模化建設帶動設備產業化發展,支持優勢設備制造企業做大做強,已培育形成了華銳、金風等幾家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并基本形成了較完整的風電產業體系;三是不斷完善風電價格體系,在招標價格的基礎上形成了以風能資源和工程建設條件為基礎的區域分類電價政策,為企業投資風電提供了合理預期,促進了風電的健康發展;四是大力支持風電產業體系建設。通過我國政府與GEF和世界銀行的合作項目,支持華銳、金風、東汽、運達和上汽5家設備制造企業的新產品開發,支持華北電力大學風電專業建設,支持鑒衡、船級社檢測認證能力建設,支持電科院風電并網技術研究。此外,財政還實行了對新開發機組首50臺應用的補貼政策。
通過這些工作,使我國風電跨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開發利用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水平明顯提高,產業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風電已基本具備了規模化發展的產業條件。根據我國風能資源和電力市場分布特點,提出了“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方針,以此規劃我國風電的發展方向。
隨著我國風電規模的擴大,我國風電發展面臨的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過去,我國風電發展面臨的制約主要是設備制造能力,今天,風電發展的制約已變成了市場制約。但這并不是說,我們沒有電力市場,而是風能資源與電力市場不匹配,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用電市場小,在風能資源豐富的局部地區出現了風電并網和運行難問題。這既與電網結構和輸運能力有關,也與認識水平、管理體制有關,核心是如何調整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