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風電
自2005年我國通過《可再生能源法》后,國內風電發展很快。2005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為127萬kW,2006年新增100萬kW,發展速度非常快,到2008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將在世界上排名第2位。目前,我國風電設備的生產制造,從由國外提供成套設備或引進技術和部件在國內組裝,逐漸向自主研制開發轉變,國內風電設備產業發展迅速,制造廠家不斷增加,已經形成相當大的制造能力,而且不少地方都在擴建和新建風電設備制造能力。目前,國內風電整機設備制造企業主要有金風科技、維德風電、大連重工、四川東汽等,變速箱(升速箱)的主要生產廠則有南高齒。但是,我國風電設備制造生產正處在初級階段,成套能力嚴重不足,無法滿足國內對風電設備迅速發展的需要,國產風機設備的市場占有率很低,大部分依靠進口。
我國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西北、華北、東北以及東部沿海和島嶼等地帶。但目前利用率低,風力發電前景廣闊。由于風電技術的發展,風電成本不斷降低以及減少環境污染的成本,使風電站的單位發電量(kW)造價與火電和水電相已相差不大。《可再生能源法》將風電作為鼓勵發展的重點,因此國內很多省份都在大力增加對風電的投資。到2015年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500萬kW,2020年裝機容量規劃將達到4000~6000萬kW。很多省、自治區都做了大規模發展風力發電的規劃。
2核電和風電裝備特點及需求
2.1核電裝備特點及需求
核電站的裝備主要包括三部分:核島(一回路)、常規島(二回路)、輔助裝備等。其工作原理是:一回路和二回路經過蒸汽發生器進行熱交換:一回路的水將核裂變產生的熱量帶至蒸汽發生器,將二回路的水變成蒸汽,經過穩壓器,推動汽輪機轉動后,蒸汽經過三回路冷凝成水,再回到蒸汽發生器再加熱變成蒸汽,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人們通常將一回路稱為核島部分,將二回路為常規島部分。
(1)核島部分
核島部分主要由反應堆堆芯、蒸汽發生器、穩壓器和主泵組成,其中反應堆堆芯包括壓力容器、核燃料棒束、驅動機構等部件。常規島由水泵、汽水分離器、蒸汽輪機、發電機、蒸汽凝結器等組成。此外有支持系統正常運行和保證反應堆安全的輔助設備。這些是核電站設備的主要組成部分。完成這些設備的主要部件的制造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需要不同機床設備進行加工。
壓力容器殼體、蒸汽發生器殼體、穩壓器殼體等大型圓桶類部件,基本上屬于兩端帶有封頭的圓桶型部件,但直徑和高度有所不同。壓力容器和蒸汽發生器的直徑取決于核電站發電機組的大小。目前,主要生產百萬千瓦級核電設備,壓力容器的直徑在φ5m~8m或更大,長度約20m,分為4~5節,焊接而成,材料為特種鋼。毛坯為圓柱型鍛件,需要萬噸壓力機鍛壓成型。后續切削加工需要超重型數控立式車床、超重型數控臥式車床、大鏜桿多軸聯動數控鏜銑床、數控龍門鏜銑床、五軸聯動車銑中心等。這些設備規格大,對于加工精度、主軸轉速和快速移動等參數并沒有特別要求,但是由于這些工件的價格昂貴,而且沒有備件,要求成品率必須100%,因此對機床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有很高的要求。